张业智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郭屯井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井田内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奥陶纪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含煤岩系为太原组和山西组。
井田内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下组、新近系底部砂砾层孔隙含水层,侏罗系上统砂砾岩裂隙承压含水层,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十下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为含煤地层基底含水层,属强含水层。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和太原组三灰是开采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为开采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奥灰为开采下组煤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井田内的主要隔水层为:新生界地层中的粘土、砂质粘土层,侏罗系泥岩、粉砂岩,上石盒子组泥岩、下石盒子组杂色泥岩、粉砂岩,太原组泥岩、粉砂岩及本溪组铁铝质泥岩等,它们大都与含水层相间沉积,阻隔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郭屯煤矿东起田桥断层及田桥支断层,西至煤系地层底界露头,南起3925000纬线,北至25勘探线。东部田桥断层落差大于500m,西升东降,使井田内的煤系含水层与对盘的二叠系地层对口,对盘无强含水层,因此可能是阻水边界。西部煤系地层底界露头,为补给边界。南北均为人为技术边界,视为补给边界。因此井田边界水文地质条件为:东部为阻水边界,西部、南部、北部为补给边界。
建井期间,2006年之前矿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m3/h,2006~2008 年涌水量在 100~200m3/h(2007年矿井处于建设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井水量观测记录),自2009年以来,随着巷道掘进和工作面的开拓,3煤顶底板面积增大,顶板断层水和淋水点增多,涌水量逐渐增大,2009年12月涌水量增大到424m3/h。
图1 建井期间矿井涌水量历时曲线图
矿井生产期间涌水量大约在500m3/h 左右,2010年至2013年5月的涌水量见图2。
图2 2010~2013年5月矿井涌水量历时曲线图
矿井2010~2013年5月的涌水量极值及正常涌水量见表1。
表1 2010~2013年5月平均涌水量及极值 (m3/h)
上述涌水量不包括上石盒子组砂岩水水量。上石盒子组砂岩水水量为建井期间残留水量,以M4、M5砂岩含水层水量为主,初期巷道总水量约320m3/h,其中M4、M5含水层水量为260m3/h,其他为顶底板散水;经过多年疏放,目前巷道总水量为194.8m3/h,其中M4、M5水量103m3/h。两含水层下距开采煤层(3煤)213~235m,对煤层开采没有影响。上石盒子组砂岩水的封堵工作已完成招标等事项,近期将组织施工。预计封堵后水量将减少160~180m3/h。从图2可以看出,2010~2013年5月矿井涌水量总体较稳定,但有3个时间段涌水量波动较大,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1)2010年12月~2011年4月涌水量出现第一次峰值,这是因为:①随着巷道掘进长度的增加、含水层揭露面积的增大,突水点增多。②2010年底1301工作面底板三灰突水,突水量最大达280m3/h。以上原因使矿井涌水量增大。2011年年中以后,由于矿井对主副井和大巷出水点进行了注浆堵水,取得了良好效果,且井下探放水对3砂、三灰等主要充水含水层进行了大规模疏放,因含水层的补给有限,静储量减小,所以矿井涌水量出现了较大的下降。(2)2011年8~11月,矿井涌水量增大。主要原因为:①1303工作面对3煤顶底板砂岩和三灰放水。②2011年9月9日,1308工作面K12点(距下出口90m)发生顶底板砂岩突水,水量最大达246m3/h。③2011年10月9日,1301工作面推采434m处发生顶底板砂岩突水,水量最大达150m3/h。以上原因,导致矿井涌水量增大。
(3)2012年10月由于矿井探放1310工作面3砂水、三灰水,导致矿井涌水量增大。
建井期间矿井涌水量主要由井筒和大巷的石盒子组砂岩水构成,生产阶段矿井涌水量由3煤层顶板砂岩水、三灰水构成。以最近的矿井涌水量构成情况看:3煤层顶板砂岩水占40.6%、三灰水占59.4%。
本井田目前开采一采区3(3下)煤层,未来仍然开采3(3下)煤层,开采范围仍然在一采区。根据充水因素分析,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和三灰为直接充水含水层。本次分别预计其涌水量。
(1)参数选择:井田内有J-12、J-17、B1-3孔对3砂抽水,对其成果和抽水过程分析可知,抽水曲线正常,其成果可作为涌水量计算依据。故3砂涌水量计算采用J-12、J-17、B1-3孔抽水成果的平均值。开采水平为-808m,其参数如下:
开采水平:h=-808m;
B1-3孔实测静水位:h'=-270.03m;
水位降深:S=|h|-|h'|=808-270.3=537.97m;
J-12、J-17、B1-3孔最大渗透系数平均值:K=0.0109m/d;
3砂平均厚度:M=28.28m;
引用半径r:
式中:
P-揭露范围周长,18.5km。
引用影响半径R:
(2)计算方法:大井法承压转无压公式
将参数代入公式得:
本次报告利用J13、J17、B7-1孔的抽水试验资料和一采区井下探放水孔G3#的观测数据(L2、L4孔位于四、五采区,本次不采用),采用大井法承压公式预计三灰涌水量。
(1)参数选取
开采水平:h=-808m;
井下G3#三灰观测孔观测的水位:h'=-400.3m;
水位降深:S=|h|-|h'|=808-400.3=407.7m;
J-13、J-17、B7-1孔最大渗透系数平均值:K=0.1138m/d;
三灰平均厚度:M=5.81m;
引用半径r:
式中:
P-揭露范围周长,18.5km。
引用影响半径R:
(2)计算方法:选择大井法承压水公式
Q三灰=2.732KMS/(lgR-lgr)
(3)结论:将参数代入公式得:
Q三灰=4332.02m3/d=180.50m3/h
故矿井的正常涌水量:
Q=Q3砂+Q三灰=248.54+180.50=429.04m3/h,根据2010年~2013年5月矿井实测资料,矿井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1.1~1.2倍,为保证安全,取1.5倍,即Qmax=1.5Q=643.56m3/h。
本次预计正常涌水量为429.04m3/h,小于矿井2010年~2013年5月的正常涌水量453~543.6m3/h(不包括上石盒子组砂岩水涌水量)。分析原因如下:矿井2005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3月正式投产,含水层处于刚揭露阶段,涌水量大。3砂水、三灰水以静储量为主,随着矿井工作面的揭露和探放水工程的实施,3砂水、三灰水静储量将大大减小,由于补给条件差,未来3砂水、三灰水正常涌水量会逐渐减小。
本次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中不包含上石盒子组砂岩水,上石盒子组砂岩水以M4、M5砂岩含水层水量为主,经过多年的疏放已衰减,正准备封堵。封堵后,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的涌水量将大大减小,故本次报告预计正常涌水量时不再考虑上石盒子组砂岩水。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煤田勘探与矿井开采经验,3砂与三灰的富水性极不均一,一般浅部或断层附近,富水性较强,矿井涌水量较大。另外初揭含水层时,矿井涌水量较大,经过一定时间的疏排后,涌水量逐渐变小,并趋于正常涌水量。因此,在断层附近或初揭含水层时,应充分做好防排水及探放水工作,以防发生突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