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陶 菊, 朱荣丽, 龚旭初, 陈海东, 马胜君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1. 护理部; 2. 中医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9)
蝮蛇是我国剧毒蛇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蛇种,江苏、浙江两地是蝮蛇咬伤的高发地区[1]。蝮蛇咬伤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势凶猛[2],咬伤发生后伤口剧痛,周围组织迅速肿胀,可扩展至整个患肢,皮下青紫,可有血泡、水泡等,并伴有程度不一的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3]。即使快速使用抗蝮蛇毒血清解毒,但患肢肿痛的消退仍缓慢,甚至影响功能恢复。治疗蝮蛇咬伤患肢肿痛的措施有七叶一枝花酊外治、熏洗、针刺放血、拔罐等[4-6]。有学者将红光治疗应用于组织损伤、创面、炎症、疼痛等领域[7]。本院为南通及周边地区蛇伤救治中心,之前已有研究[8]采用红光治疗蝮蛇咬伤,结果显示红光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肢肿痛和伤口愈合时间,为进一步探讨蝮蛇咬伤患肢肿痛的治疗与护理,现开展了红光照射联合七叶一枝花酊外涂治疗蝮蛇咬伤患肢肿痛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4月—10月于中医外科住院的蝮蛇咬伤患者80例,年龄18~75岁。纳入标准:符合蝮蛇咬伤的诊断标准[9];参照毒蛇肿胀分度标准,为轻-中度患者[10];意识清楚,能正常进行治疗;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呼吸系统、高血压等严重疾病;沟通障碍、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肢肿胀属重度;哺乳期或妊娠;抗蝮蛇毒血清或七叶一枝花酊等药物过敏者。按蝮蛇咬伤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入选观察组,双号入选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57.08±10.92)岁;平均咬伤时间(5.65±3.73)min;肿胀程度轻度29例,中度11例。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平均(59.13±9.16)岁;平均咬伤时间(5.95±4.21)min;肿胀程度轻度31例,中度9例。2组性别、年龄、咬伤时间、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常规治疗: 对蝮蛇咬伤患者入院后做好紧急救治,患肢给予局部处理,予抗蝮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激素、抗生素、清热解毒汤剂口服及对症治疗等。
1.2.2 对照组: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七叶一枝花酊外涂(院内制剂:将七叶一枝花饮片与50%酒精按照3:7比例浸泡,2个月后提取浸泡液,分装于100 mL喷雾瓶中备用)。使用方法:清洁局部皮肤,以患肢伤口为中心(注意避开伤口)向外喷洒、涂擦肿胀疼痛处,间隔2 h喷涂1次。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患肢红光照射。采用Cartiong光子创面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辐射输出功率>2W,输出光波长670~770 nm,光斑直径>120 mm,有效照射距离15~20 cm。红光照射方法:由经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成员操作;患者佩戴特制防护护目镜,充分暴露接受照射部位;开启光子治疗仪,设置照射时间20 min;调整治疗头高度距肿胀患肢部位15~20 cm,调整照射角度,光斑中心正对肿胀疼痛部位中心,以光斑完全笼罩为宜,若创伤面积较大者可分区照射。在七叶一枝花酊外涂后开始红光照射治疗,2次/d,每次间隔>6 h,5 d为一个疗程。照射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创面对光照的反应。
①肿胀值[4]:患肢肿胀最明显处周径与同一水平健肢周径之差。由课题组专人用记号笔在患肢肿胀最明显处、健侧同一水平,分别作出标识;专人用专尺进行测量;固定测量时间。观察点设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5天。②疼痛评分[1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为无(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由课题组专人固定时间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点设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5天。③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伤口均无变化。从患肢被咬伤当日至伤口愈合所需时间(以d为单位)为伤口愈合时间。
2组治疗前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肿胀值均较治疗前缩小,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第3、5天肿胀值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而对照组则在治疗后第5天有明显缩小(P<0.05);在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肿胀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肿胀值比较 mm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2.93±1.12)d,短于对照组的(3.6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4,P<0.05)。
祖国医学认为蝮蛇蛇毒属风火毒,蝮蛇咬伤人体后,风火毒邪壅滞局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患肢肿胀疼痛。现代医学认为蛇毒含有丰富的酶,可损伤血管壁内皮细胞,蝮蛇咬伤后局部淋巴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样液体渗入组织,导致局部张力增加,微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患肢跳痛或剧痛,严重时可引起患肢功能障碍。随着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学会成立,联合物理治疗手段,以辅助患者康复和获得最佳功能状态为目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2]。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光照射联合七叶一枝花酊外涂治疗蝮蛇咬伤患肢肿痛,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七叶一枝花酊为七叶一枝花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急性炎症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13],故为传统蛇药。红光治疗采用医用高光功率集成半导体固态冷光源通过物理学方法输出特定波的单色光,产生高强度光子,滤去对皮肤有损害作用的紫外线和具有明显热效应的红外线等部分,仅保留波长670~770 nm的红光,红光被细胞线粒体吸收后能增加多种酶的活性,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加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创面渗出减少,促进炎症吸收、消肿[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第3、5天肿胀值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在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肿胀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说明红光照射联合七叶一枝花酊外涂能够协同增效,使患肢肿胀在治疗早期即得到明显改善。
七叶一枝花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14]。本研究显示,2组治疗后第3、5天肿胀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可见联合治疗止痛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为红光照射对皮肤神经末梢是一种温和的热刺激,在照射早期和中期可使局部组织的五羟色胺含量降低,达到镇痛的效果[15-16],同时红光照射后创面渗出减少,患肢肿胀在早期得到控制且肢体功能不受影响,使患者舒适度增加,从而进一步缓解疼痛。
研究[17]表明,红光治疗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再生,从而促进伤口愈合。金晓明等[18]相关体外试验研究得出,红光照射可通过改变组织血液流变学特性,促进局部组织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来加快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肢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红光照射可促进蝮蛇咬伤患者患肢伤口快速愈合。另外,红光还以其独特的穿透性,通过对生物体产生光化学作用,杀死病原体,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6,19-20],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理论,进一步加速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采用红光照射联合七叶一枝花酊外涂能显著减轻蝮蛇咬伤患肢肿痛,控制炎症进展,促进伤口愈合。研究[21-22]表明,红光照射无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且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不会残留在体内,是一种较安全的方法;而七叶一枝花酊为本院制剂,临床已证明其清热消肿之效,两者相结合为蝮蛇咬伤患者缩短病程、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