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近口段取水口附近河床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2018-12-05 02:39郑国诞陈韬霄唐子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富春江取水口河床

郑国诞 ,陈韬霄 ,马 骏 ,唐子文 ,陈 刚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0;4.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14)

杭州市桐庐县现状水厂取水口位于富春江电站下游约5.4 km,现存在取水规模不能满足规划供水需求及取水保证率不足的问题,拟将桐庐水厂取水口上移0.9 km,至富春江电站下游约4.5 km,具体位置见图1。取水口的设置将引起河床局部冲刷,由于取水口结构复杂,且取水的时候,还存在局部流态改变,无法用公式直接计算局部冲刷值,需利用水槽模型试验研究洪水作用下取水口附近局部冲刷深度。

图1 取水口位置示意图

1 概 况

1.1 河段概况

工程处于钱塘江近口段,以径流为主,近口段的范围为富春江大坝至闻家堰之间,总长77.0 km,1960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具有明显的削减洪峰作用,使流量在年内的区域平均分配,经统计,梅汛期洪峰流量可削减20%左右,枯水期流量可增加22%左右。建库后出现最多的洪水为2017年梅汛期洪水,富春江电站最大下泄流量14 900 m3/s,为1968年12月水库蓄水以来出现的最大下泄流量,基本达到10 a一遇,下游之江站实测最大流量17 400 m3/s。

1.2 工程概况

取水口设计正常取水量15.75万m3/d(1.82 m3/s),双管进水时,每个进水口设计进水量0.91 m3/s;单管进水时,每个进水口进水量1.82 m3/s。设计最大取水量26.25万m3/d(3.04 m3/s),双管进水时,每个进水口设计进水量1.52 m3/s;单管进水时,每个进水口进水量3.04 m3/s。头部采用桩架固定吸水喇叭口的形式,设计2只取水喇叭口;取水管道为2根DN1 200钢管,直径为1.20 m,从取水头部穿过富春江江堤至取水泵房,取水头部分2格,每格可独立运行,在顶部和侧面设进水口,并在进水口设置格栅,头部结构示意见图2,头部模型示意见图3。

图2 取水口头部结构示意图

2 模型设计

由于取水口结构相对复杂,且在工作时还存在取水工况,局部流态复杂,用一般的经验公式无法计算局部冲刷情况,也不适合利用变态的大比尺物理模型,宜通过小比尺水槽模型实验进行最大冲刷深度的研究。

2.1 模型比尺

试验在长40.00 m,宽3.70 m的水槽中进行。综合考虑模型沙的选择、取水口的尺寸以及试验场地等情况,确定模型几何比尺为50。为了能较好地模拟原型水流运动,除了满足重力相似、水流连续相似还满足河床泥沙起动相似以及水下休止角相似[2]。

2.2 模型沙选择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显示,工程区域可冲刷河床基本为砂砾卵石,厚8.20 ~ 8.30 m。河床中值粒径为42.550 0 mm,悬沙中值粒径在0.018 6 ~ 0.019 0 mm,经结合张瑞瑾起动公式和秦荣昱计算并考虑研究水域的水深情况,在水深为10.00 ~ 20.00 m下,中值粒径为42.550 0 mm、平均粒径为11.110 0 mm的泥沙起动流速为1.60 ~ 1.95 m/s。按泥沙运动的起动相似模型率,试验中模型沙起动流速应为0.23 ~ 0.27 m/s,宜使用原型沙进行试验。经过对多种原型沙的综合比较,选择其中值粒径约为0.300 0 mm,起动流速为 0.25 ~ 0.30 m/s(模型水深 20 ~ 40 cm)[3]。

3 试验条件

3.1 水流条件[5]

工程位置靠近富春江电站,以径流为主,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具有连续丰、枯水文年交替出现的情况,上游建库以后,具有明显的削减洪峰作用,使流量在年内的分配区域平均,经统计,梅汛期洪峰流量可削减20%左右,枯水期流量可增加22%左右,富春江电站100 a一遇洪峰流量为23 100 m3/s,下游的桐庐水文站100 a一遇水位为15.25 m,根据并行化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4]计算可知,取水口100 a一遇水位为17.40 m,取水口处最大流速为2.75 m/s。

3.2 起冲高程

取水口断面靠右岸江道为航道,较为稳定,冲淤幅度不大。靠左岸江道断面形态变化较大,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图4为2000年以来工程断面形态图,从图4可知,2004 — 2011年取水口位置河床高程逐年加深,2011年高程接近-1.30 m,2011年以后取水口位置高程稳定,2017 —2018年略有淤积,淤积幅度在0.20 m左右。取下包络线作为试验的起冲高程,取水口位置高程为-1.30 m。

图4 取水口历年断面形态图

3.3 实验工况

试验之前先进行水流条件调试,试验段水流条件严格按照相似比尺转化为模型水流条件进行控制。水槽模型上、下游边界采用水位控制,首先控制试验断面水位至设计条件,然后调整上下游水位过程,最终使试验断面水深和流速过程与模型所需值相符。实验工况共5组,分别为:单孔取水3.04 m3/s、单孔取水1.82 m3/s、双孔取水3.04 m3/s、双孔取水1.82 m3/s以及不取水。取水口设计流量的大小,按照相似比尺换算,选用配有流量计的水泵控制确保取水过程的相似性。

4 试验成果

实验现象可见,取水口钢管桩附近有明显的局部冲刷坑形成,主要由于钢管桩等阻水建筑物的建设,来流受阻后部分转向河底,产生下降水流,并在近河床处形成一横轴反向旋流,此旋流和来自上游底部集中的纵向水流结合在一起,形成绕桩靠近河底流向下游的马蹄形旋涡,在马蹄形旋涡的作用下,桩周围河床上的泥沙被冲起带向背流侧,形成冲刷坑,表现为桩基两侧以及群桩内部区域冲刷后高程较低,上下游区域高程略高的形态。当取水口工作时,四周流态更加复杂,绕流、环流和上升流等多种流态并存[6],马蹄形旋涡强度加强,则冲刷坑深度越深,形态越大。

4.1 冲刷过程分析

从各种实验工况的冲刷过程看,虽然取水口取水流量有所不同,但是其冲刷坑的形成、发展至最终的相对平衡过程往往类似。冲刷实验过程中对桩基附近河床高程的监测表明,初期桩基附近河床快速下切形成冲刷坑,但随着冲刷的发展,水深加大,流速降低,水流的挟沙能力逐渐下降,冲刷坑内泥沙运移变缓,冲刷率得以迅速减小并渐趋稳定,逐渐达到相对冲淤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冲刷深度,稳定的时间为2.0 ~ 2.5 h,相当于洪峰持续作用18.0 h左右(见图5)。

4.2 冲刷形态及冲刷深度分析

图6为不取水情况下冲刷坑轮廓线示意图。从图6可知,取水口周边受马蹄形旋涡形成的床面冲刷坑形态类似于马蹄形,两侧深槽向水流方向延伸,桩基底部河床较周边明显冲蚀,冲刷坑横向宽度约为2桩基距离的3 ~ 4倍,不同取水方案下的冲刷坑形态较类似,均为如图6所示的马蹄形,只是冲刷坑的横向宽度与纵向宽度不同。

图6 不取水情况下冲刷坑轮廓线示意图

图7为不同取水方案下,顺水流方向沿外侧桩基的冲刷坑纵剖面图。从图7可知,纵剖面图呈现一个明显的冲刷漏斗形态,前端冲刷坑坡度为1∶1.6 ~ 1∶1.8,坡角接近此泥沙粒径的水下休止角,形成冲刷坑最深点的最大冲刷深度工况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单孔取水3.04 m3/s、单孔取水1.82 m3/s、双孔取水3.04 m3/s、双孔取水1.82 m3/s以及不取水,最大冲刷深度及冲刷坑范围见表1。从表1可知,由于取水口的取水效应,冲刷深度加强,单孔取水3.04 m3/s时,取水口内流速最大,冲刷深度也最大,为3.12 m,比不取水时冲刷深了将近1.00 m,且2根输水管道均裸露,不取水时,裸露上游侧的输水管道。图8和图9分别为不取水以及单孔取水3.04 m3/s情况下的模型实验图。

表1 各工况冲刷结果综合表

图7 沿水流方向的冲刷坑纵剖面图

图8 不取水情况下试验图

图9 单孔取水3.04 m3/s试验图

5 结 语

新建桐庐县水厂取水口位于富春江电站下游4.50 km,属于钱塘江流域近口段,以径流为主,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取水口位置100 a一遇流速的水深情况,并且通过河势分析得到取水口位置最低高程作为起冲高程,并在水槽中进行冲刷实验,得到不同工况下取水口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以及冲刷坑范围,单孔取水3.04 m3/s时,冲刷深度为所有工况中最大,为3.12 m,比不取水时冲刷深了将近1.00 m,且2根输水管道均裸露,建议设计时考虑单孔取水3.04 m3/s为最不利的设计工况进行设计。

猜你喜欢
富春江取水口河床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河 床(外一首)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江的绿
查清河湖取水口数量及规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