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业农村作为产业和生态的重要载体,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为城乡居民提供种类更多、品质更高的农产品,而且还需要农村提供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源、更怡人的风光,及其衍生品和服务。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否则,农村何以提供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清新的空气、健康的生态环境?
什么是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认为,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农产品质量高、生态环境质量好、农村产业结构质量合理。
首先,在农产品质量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不仅在数量上增加成就突出,在质量和安全性,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但是与消费者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安全卫生质量以及加工包装方面都存在欠缺。每年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中止合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次,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一是存在着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养殖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湿地破坏,沙尘暴和荒漠化,土壤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二是存在着面源污染问题,化肥和农药投入过多,但利用效率较低。三是存在着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作物秸秆焚烧、畜禽粪便处理等仍然是许多农村环境亟待解决的现状。
最后,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从微观角度看,农村经济地理条件不同,三大产业会很不均衡地分布。从宏观角度看,第二、三产业一般在多数农村很难发展起来。从具体的实践看,一产存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等问题;二产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等问题;三产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因此,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方面要为安全农产品“产出来”提供成套技术方案,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科技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为安全农产品“管出来”提供技术手段,研发技术、产品和方法,发挥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解决损害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要通过科技进步减少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推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产品绿色化,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危害。积极推广生物新技术的运用,开发控制农村污染物的生态技术,大力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注重传统环保生产生活技术的传承应用。
三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扩大优质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建立技术密集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企业集群,提升产业化层次。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农业管理,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增强农村供给生态产品服务的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村居民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疏通科技物化渠道,建立科技示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