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5 16:40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原应用型人才

刘 珂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05)

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中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正式设立,它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随着中原经济发展的推进,河南省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大,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原经济区的很多行业,如外贸、物流、电子、银行等,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长。为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中原经济发展相结合,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翻译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和交流日益增加,翻译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05.30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92.50亿美元。中国翻译市场的急剧膨胀造成了专业翻译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端口译人才匮乏,以及专业领域的翻译人才缺乏,如法律、医学文献、建筑等。不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人才匮乏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翻译市场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翻译服务综合化。翻译服务作为服务业的一种,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汉语与外语之间的语言转换,而是发展成了新兴的语言服务行业,服务范围有所扩大,包含了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育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鉴于翻译市场的新变化,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除了基本的口笔译技能外,还应培养相关的其他能力,如本地外服务、语言相关咨询业务、软件平台服务、网页制作、语言会展等。

2.翻译服务专业化。当今市场对于语言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翻译人才,而是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结构,包括翻译项目经理、高级译审、高级技术翻译等,这些都是外向型企业的急需人才。另外,由于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专业化语言服务要求,出现了针对不同行业类型的“定制化”服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服务于专利翻译、会议口译、生物医药翻译等专业的语言服务商。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语言服务也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3.翻译辅助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翻译辅助技术有了很多新的突破,机器翻译在实际的语言服务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翻译的发展势必会威胁到人工翻译服务行业,但另一方面,机器辅助翻译技术以其高速的处理速度和海量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人工翻译重要的辅助工具,弥补了人工翻译在速度上的不足,并节约了成本。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翻译辅助技术成为了语言服务行业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以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为主,而真正的翻译实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翻译专业的课程应包括三大部分:双语知识、翻译知识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翻译技能训练的课时远远不够,另外也忽视通识教育。学生只是掌握了语言知识和翻译理论,而没有熟练的实际翻译能力和其他相关的能力。

2.教学内容单一。现行的翻译教材内容多以文学翻译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这无法满足中原区经济发展需求。另外,教学内容重点围绕着语言知识和翻译理论技巧,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远不止如此。它要求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仅熟练掌握语言翻译技能,还要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熟练运用翻译工具,熟悉翻译行业的工作流程,并具有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协作能力等。然而,这些在目前的高校教学内容中没有包含进去,说明高校的教学脱离了市场,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这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3.教学方式落后,教师队伍薄弱。大多数的高校翻译课程教学方法仍以讲授式的传统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核心,通过教师对翻译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习得知识。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然而翻译理论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另外,从事翻译教学的专职教师知识构成简单,缺乏与经济发展快速的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指导。

三、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地方高校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还承担着为经济发展输出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作为我国第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黄河科技学院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机制、师资、实践、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探索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的道路。

1.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确立培养规格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翻译专业是与市场关系密切的专业,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普通高校来说,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学与市场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另外,地方高校应立足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应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和郑州航空港建设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并重。开设的课程包括基础必修课(精读、翻译、听说、写作等)、专业必修课(口译、笔译、交替传译、应用翻译、同声传译等)和专业选修课(跨文化交际、商务沟通、科技与经贸翻译、电子商务、机器翻译、金融英语、物流英语、项目管理等),旨在培养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应用能力。

2.立足区域经济创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社会输出所需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本科院校在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应避免同质化,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凸显地方特色。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郑州航空港的建设需求,黄河科技学院的翻译人才培养上增加了物流、会展、金融等特定方向和专业的翻译和同传课程。此外,教师结合中原经济发展的特点,自选教材或自编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快速增长的行业知识,如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物流、航空运输等。通过对各种实用问题的翻译训练,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能力,为本地化的翻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围绕着应用型、本地化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微课、慕课等多种手段使用,对现代翻译教学大有裨益。翻译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训。利用互联网学习,不仅资源丰富,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真实的翻译任务或课题交给学生完成,学生按照翻译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翻译运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使他们熟悉了翻译工作的流程,了解翻译行业的规则,并且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黄河科技学院承接了河南省中医学院国医馆的网页翻译任务,学院将该任务分解为几个子项目,然后分给了翻译专业的几个翻译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4.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高校应引入校外力量,如建立翻译实习基地,或吸引企业入驻学校,或鼓励本校教师建立翻译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翻译实训项目,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2012年,经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和河南教育厅的批准,黄河科技学院创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吸引大批企业入驻校园,其中包括跨境电商航投臻品店、河南新航线电子商贸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外聘专家,对学生和校内教师进行专业的翻译指导和评价。另外,学院的专职教师创建了翻译工作室,对外承接了很多翻译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此外,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对外活动的信息,如会展活动、大型活动、国际性运动会等,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积累翻译经验和工作经验。通过校外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获得翻译实践经验,提高翻译技能,熟悉翻译工作流程,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随着河南省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和郑州航空港建设,中原区对外交流和合作空间日益增大,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本地高校应立足于本地经济,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从而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中原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沁园春·赞中原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