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聪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学府,大学生同样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建设,武术所具备的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是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1]。徐州是武术文化重镇,青年大学生具有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2],武术特有的性质决定了武术文化传承必须具有历史积淀和时间淬炼[3],徐州高校武术社团有很长的建团史。关于武术社团研究,学术界众说纷纭,王福满(2008)从历史学的范畴描述了我国传统武术社团的演进过程。其中王福满认为现代传统武术社团演进经历了萌芽期、发展缓慢期、后奥运时期[4]。其他学者们较多从校园武术教育方面阐述了武术对教育的作用,高校武术社团作为武术教育存在的一种形式,对学校教育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岗,2011)(杨建营,2014)(赵岷,2015)(李源,2016)其中王岗教授认为校园武术社团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精品,并且传承下去。而关于地方高校校武术社团发展现状调查及梳理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赵珍(2003)等从日照高校武术社团的组织现状、管理现状、器材现状等方面阐释了校园武术社团存在的问题。关于徐州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着手徐州高校社团武术现状调查,以期对学校武术社团建设、发展、传承、提供依据。
以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校武术社团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找武术文化和高校有关的期刊、论文,同时还查找了徐州高校的武术社团文化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与社长等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搜集大量资料,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询问老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210份,每个学校30份,全部发放给武术社团成员,回收2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5%,并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对象是武术社团的社长、社团教练、社团内部组织领导班子,并对关于社团组织、宣传、发展理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等管理层面进行访谈,还有对于社团的学习拳种、学习时间、地点、器材、会费等社团活动问题进行访谈。
2.1.1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项目情况分析
徐州市7所高校中大部分高校都以拳为主要活动项目,文中主要针对当前徐州地区的相对比较受欢迎的传统拳种、拳术套路、格斗技艺、器械套路四种拳做了统计。传统拳如南拳、太极拳等项目开展,还有包括小强度的五步拳,少年拳受众较多。其他高校的有些武术社团在散打、跆拳道也有涉及。而中国传统的拳种中开展的较少,多集中在太极上。
表1 武术社团目前开展的项目及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四种拳中里面,高校主要开设的拳种基本上和社会常见拳种保持一致,拳术套路项目比较受欢迎,练习者主要集中在五步拳和三路长拳、少年拳三种拳术上,因为该三种拳术是表演大于功夫,常人容易从视觉感官上接受,而且是社团展演的招牌,属于浅层次的武术,主要在节日庆典、活动开幕呈现的较多。重表演而轻功夫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在传统拳种上,对于太极拳等负荷量较小的项目上开展较多,千人太极、万人太极的场面宏大而非实质内容。器械套路和格斗技艺开展的比较少,占了13%和7%,说明练习者对武术的攻击性不太偏好,而对武术的健身性比较感兴趣。
2.1.2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成员分析
徐州市7所高校武术社团男女成员性别比例严重不平衡,男生占比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第一,自古中国的传统思想束缚,女生会觉得舞刀弄枪不文雅,有伤风化;第二,对于这种力量项的活动男孩子认为他们有天生的优势;第三,女生觉得武术运动类的项目会太暴力而且在练习的时候动作不够美感会让女生自觉的不去选择这类运动。大一大二的学生成员多,从上面7所学校调查情况来看三所高职武术社团大三学生流失严重,而其他四年制的学校大四成员占不到一成,基础刚打好大三、大四成员流失,这种人员结构矛盾导致武术传承系统性不够,基础动作刚有成效,却因找工作等各种原因退出社团。
2.1.3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教练员情况
在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的过程中,教练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团成员,是武术社团的关键,是整个社团灵魂般的人物,起着传授技术、传播武术文化的作用[6]。教练员在教授技术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社员加入,维持社团的生命力。目前徐州市武术社团教练员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人员比较缺乏,大多数教练员是本校武术专业学生,而且大多是半路出家,自身的武术造诣较浅。教练员分为武术专业学生、有些基础的学生、专业的老师三类,武术专业学生有18人,占比60%。有些基础的学生有9人,占比30%。专业的老师有3人,占比10%。表中武术学生和有些武术功底的学生占的教练员人数比例是60%,这些学生尚且在武学洪流的最浅层次,只是传授简单的技术,而不能解释武术文化内涵,阻碍了武术社团的发展。
表2 武术社团教练人员构成表
这类教练员流动性较大,对于武术社团的稳定发展存在很大影响,教练员的流动导致学员的学习没有系统性。
2.1.4 徐州市武术社团经费现状分析
据调查得知,高校武术社团大多是由学生或老师带头向学校有关部门申报成立社团,在满足成立社团基本的成员数量、领导组织的基础上学校批准成立社团,社团经费大部分是由刚入会时入会成员所缴纳的会费,基本为每人10到15元不等,有大的演出时学校提供经费给社团,资金的数量和规模不能作为社团发展的根基,还有一部分的经费来源于商业性的赞助,因为现阶段武术社团都是规模较小和社会上联系较少,缺乏市场营销方法。
表3 经费的来源明细表
经费来源单一化是制约武术社团发展的又一因素,但是学校社团毕竟不是盈利单位不能向俱乐部或者公司一样收取高额学费,追求经济利益,许多活动都因为经费而无法展开。
2.1.5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练习时间安排情况分析
武术功底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是时间的积累,保证充分的训练时间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学员们每周及每天的练习时间安排必须准确,过长时间的训练容是导致疲劳,导致学员的兴趣减弱,不利于长期练习的积累,时间过短又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安排不恰当的时间又会导致学员到场率降低,影响上课的质量,不利于武术社团在高校的发展,从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时间安排总体上过于密集,因此在调查时教练觉得练习的时间次数多,补助少,学员练得频繁无兴趣。表中显示各个高校武术社团活动有一些差别,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平均一个武术社团每天都会有一小时的社团日活动,运动时平均心率超过160次,平均负荷量偏大。
表4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训练时间及负荷表
2.1.6 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成员参会动机及武术喜好调查
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7],它往往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发挥着人的潜力。因此,了解学员参会动机是影响学员学习热情和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调查得知,参会学员存在三种动机:第一,真正喜爱武术、热爱运动的一类人;第二,热衷学习带来的提高。如学习散打用来防身等等,有自己的用途和目的;第三,随大流,看身边同学,跟着他们走,他们干什么我也去,既没有不喜欢又没有太感兴趣。这三种动机在徐州市7所高校中属于第一种有26个人,占总人数11.2%;属于第二种的有182人,占总人数78.4%;属于第三种的人数有24人,占总人数10.4%。由上段数据得知,大部分学员都是由需求从而引起的选择,那么他们喜爱什么样的武术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调查得知,徐州市高校武术社团基本运行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徐州市高校学生武术社团运行模式图
图1表示徐州高校学生社团基本运行基本框架,各个高校所有的社团“千团一面”没有特色缺乏创新。武术社团也和其他社团一样都是社团纳新-成立大会-日常教学-节日活动-社团评价。这些固定的发展套路给武术这项国粹的发展带来很大局限。这样的武术社团发展缺乏活力。
徐州市武术社团社员存在流失现象,社员出席活动的稳定性较差。由于是自由加入社团所以武术社团一般都存在者“进出自由”的现象,学生在进入社团之前的面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走形式,离开社团或者随意出席社团活动是由社员个人感情决定的。武术社团的规章制度在社员看来不存在任何的纪律约束。这种现状是不利于武术社团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对武术社团开展活动、社团理念的创新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对于武术社团中文化的积累沉淀更是天方夜谭。久而久之,武术社团在学生头脑印象中高大上的光环将会失去。学生失去兴趣,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参与程度,大大影响了武术在学员们心里的地位。调查中发现,武术社团的参与人数只是在开学初会出现高峰,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出席人数逐步减少,同时社团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年级分布上主要表现为一年级最多,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几乎无人参与的状况。这一状况直接影响社团存在根基的稳定性。
表5 武术社团成员认知度调查表
缺乏对武术文化的理解,难以认识武术的本质;对指导教师的讲授方法感觉一般,有待改善,多练习武术的基本功练习,简单的套路练习;指导的专业水平在社团活动中的差距也是存在的;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关于武术知识、基本理论的讲解较少;社团活动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不能满足社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社团活动中感觉比较压抑,缺少与同伴的深层交流;武术社团间表面上的交流很多,其他社团成立大会上的邀请和社团活动日上的助演现象居多。武术社团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促进彼此间共同发展壮大的交流,是几乎不存在的;社团活动中留给社员的自由活动时间不能满足他们自身的潜力的发掘。
武术教育和常规教育融合发展[8],健全协会的制度,将学生的学业和武术融合,发挥武术育人优势,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下保持中国武术传统的礼数德行,使课程更加专业化,丰富冷门项目的内容,例如增强刀、枪、棍、剑等方面的武术文化熏陶,可以组织学员深入民间了解相关武学的博大精深,举办武术文化周、武术绘画让女生也参与到武术活动中来。
名师出高徒,招聘武术教师或者举办武术教练培训班,借鉴国培、省培等机制,提高武术教练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对武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并且保障每个武术社团教练长期稳定训练会员。
可以采用义演和路演的模式与公司合作,在重大节庆和开业典礼等活动上亮相宣传、获得赞助和经费支持。参与的学生不仅能学会武术还能获得一部分武术经费补贴自己,从而提高学生接受武术、爱上武术的可能性。
统筹推进协会各部门合作,使社团的每个部门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以不同的拳种、器械等的类型分为多支训练团队,进行针对性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比赛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加强社团内部的对打、单打,举办高校武术交流赛、正规赛;加强社团之间交流,展现自己的魅力获得其他的社团的认同;组织队员参加高校甚至市级之间的比赛交流,避免闭门造车。
宣传力度大小直接影响社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团内应利用图片、网络、视频的方式通过各种交流软件,建立自己的网站,经常在校园里公演和放有关武术的电影,利用媒体以文化传播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扩大武术的影响进一步加强高校武术社团的影响力,提高武术的认知度。
徐州武术发展源远流长,作为在校一线武术教职员,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增强学校武术文化自信。利用学校优势平台挖掘优秀武术文化基因和优秀武术文化呈现形式,将徐州市高校打造成为武术文化传承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