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这里是邓丽君歌中充满喜和乐的小城,是旅行者镜头中的“泰北玫瑰”和文艺之都,是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泰国第二大城市。“一带一路”给了这里新的机遇,清迈,正将自己融入一个更大的格局,讲述着新时代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澜湄合作已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机制之一,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更广阔的舞台。”中国驻清迈总领馆总领事任义生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和澜湄合作国际研讨会上如是说。
澜沧江—湄公河從中国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发源,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出境后改称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湄公河三角洲汇入南中国海,是亚洲一条非常重要的水上通路。澜沧沧江—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山水相连,自古以来澜湄流域的人们交往频繁。
泰国是东盟地区中心,是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不断增长的地区。距海遥远的泰北城市清迈,正濒临湄南河支流湄滨河,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之中地位显著。
小清新 除了大格局,清迈还有小清新。处于青山怀抱中,时间似乎都在这里定格。
除了大格局,清迈还有小清新。处于青山怀抱中,时间似乎都在这里定格,古老的传说交织着现代的节奏,寺庙、佛堂、美食、手工艺品都在告诉你,清迈,城如其名,她以自己的节奏跟上时代的步幅。
知道清迈,很多人是从台湾歌手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开始的。因为对歌曲中“小城”的其中一种考证便是清迈,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台湾鹿港。偏偏歌曲演唱者邓丽君早早高调告白过,清迈,是她最爱的城市。如今,邓丽君伊人已逝,词作者庄奴亦辞世多年,“小城”究竟所属何地难以考证,但从另一个侧面也佐证了清迈的魅力。因邓丽君而知道清迈,经年后,清迈依然被人们宠溺。
进入21世纪,一部电影《泰囧》在清迈取景,演绎出爆笑到流泪的精彩剧情。随后跟着《泰囧》去“打卡”成为旅行者新的玩法:影片中一张寺庙的尖顶细节图被人们顺藤摸瓜、按图索骥地定位在清曼寺,15只大象承载的塔、清迈发现最早的佛像都在这座寺庙之中;穿梭在周末市场,当地特有的手工艺品显得相当亲切,从电影里走到生活里;大象自然保护园恐怕是泰国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象屎咖啡味道醇厚,大象绘画作品足以颠覆对这个庞然大物憨笨的刻板偏见。
如果你从飞机上俯瞰过清迈,氤氲中透出的绿色,就是这座山城的模样,清迈的美,更像拿在手里冰凉的翡翠。同样,清迈的建城史恰好呼应了“翡翠”一说,久远但深藏,远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与生活的踪迹,但直到1296年,才由兰纳王朝的孟莱王(King Mengrai)建立为泰国的首都,并成为当时泰国北部王朝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兰纳王朝,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曾经控制泰北地区的王国,也是泰族早期的一个强大的政权。
兰纳文化深厚而独具特色,直到今天清迈所保留下的文化传统在泰国也极具辨识度。曾经在兰纳王朝,每个曼谷皇朝都要从清迈迎娶一位“泰北玫瑰”作为皇后,一来自然是因为泰北公主天生丽质,二来则是政治联姻,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和亲制度。相传清迈皇宫花园里种植了很多举世罕见的玫瑰,更为“泰北玫瑰”之名写下了美丽注脚。当然,今天不再有清迈公主顺流南下别离故土的悲情了,但是不变的却是这里的女孩的美丽和聪慧。
一座古城都伴随着一段传说,清迈也必定如此。在清迈的府会厅前有一座三王雕像,述说着清迈城是得到了另外两位国王的帮助。传说孟莱王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这里出现被视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鹿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此建城。孟莱王与素可泰的蓝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尧(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结友好条约,形同兄弟,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帮助,集结了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建好后的清迈城绕着一条18米的护城河,呈长方形,东西宽1800米,南北长2000米。
斗转星移,清迈城在岁月的沧海桑田中多次变换了模样,如今作为泰国的“文艺之都”,清迈每一天都在佛系的晨光中苏醒,有些虔诚的平民在路边施舍予僧侣鲜花和斋饭。有人说,清迈才是小清新的始祖,炎热中透着清凉、自在里不乏悲悯、美丽中自带随性。宁曼路才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去处。这里适合街拍,随便哪家小店都能充当文艺青年的背景墙。自成一派的小店颇有心思,不仅装修风格各异,而且还在门口摆放了卡通玩偶吸引自拍者驻足。倾向于“打卡”旅行的年轻人,从来不愁找不到地标,反倒是经常会对着“网红”店榜单犹豫着究竟走进哪一家的店铺。
在通常的思维模式之下,清迈的短板似乎显而易见,位于泰北的群山之中,远离海洋。但是,这并不妨碍清迈在地理位置上仍具战略意义的事实。这座古城位于南部的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通过这条通道,中国和缅甸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被送往暹罗海湾。当然,兰纳王国将其定为都城也并非心血来潮,谷地宽阔、土壤肥沃,依靠农业养活了更多的人,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所以兰纳王朝盛极一时。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古丝绸之路唤醒了这条通道,同时也新修筑了现代化的陆上通途。泰北地区反而因地理位置而获益,昆曼公路(R3A)穿越泰国北部经济走廊,这里成为中南半岛与中国等重要经济体进行陆上互联互通的中心区域。此时的泰北地区,有昆曼公路与澜沧江—湄公河双重加持,推动开放边境各口岸,必将增加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边境贸易额。
清迈,深知自身之美,将旅游产业不断发扬光大,目前旅游业收入占其整个经济产值1/3。开埠和殖民时期,更多的西方人士沿着平河逆流而上到了清迈,从而形成了丰富和多样化的社区。白塔位于平河东岸老码头的旁边。由于各国商人、僧侣往来频繁,佛寺、道观、教堂和伊斯兰清真寺和谐并存在一个小型广场内,自发形成了社区中心,甚至建造了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记录社区发展的历史。当年,清迈码头熙来攘往,上游将山区的木材陈列有序,等待采取传统方法打结而运输到下游。时至今日,随着交通运输手段的进步,码头货运功能已经荒废而成为旅游景点。平河沿岸,五光十色的灯光和同样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形成一道醉人的景色。
独特的文化,更是清迈旅游的底气所在。清迈往北100多公里,有一个“长颈族”居住的村落,这里的女孩子从五岁起就要在脖子和四肢上套上铜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铜环数量不断增加,在村子里常能看到套着十多公斤铜环仍健步如飞的姑娘。
旅游业成为文化交流、文化相通的直接途径,数据显示,中国继续保持泰国第一大游客和留学生来源国地位。2016年7月,清迈被评为亚洲最佳城市。在当年1400万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的中国人中,泰国,是选择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内有人戏称,中国人让清迈没有了淡季。当地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当地人在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旅游局重点培养语言交流,现在很多清迈当地人已经可以用简单的汉语交流了。同时,他们还给当地人传授了很多相关知识,帮当地人更好地理解中文,当中国人来到清迈,就可以通过当地人了解清迈。
当地尝试将旅游经济的红利分享给当地民众,现在清迈很多村子可以招待游客,这是增加当地人收入的方式。此外,负责人表示,清迈不仅仅看重泰国的游客数量,也在不断提高服务标准,确保达到国际水准。在泰国,各个产业都有各自的标准,每个宾馆都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有相应的组织来监督运营者、导游。
至今,清迈在宗教、饮食等方面仍然完整地传承着特色文化,还保存了3000座代表着泰北文化的古老寺庙。旅游资源也是文化遗产,兼顾保护与开发是清迈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古城面临的巨大挑战。清迈向当地人传达一种理念,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的同时也要让旅游业蓬勃发展。同时清迈相关部门也向外来游客传授保护清迈的方法,告诉他们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他们来到景点时应该怎么办。所以当地人和游客共同保护清迈旅游资源这一点意义重大。
除旅游业之外,中泰两国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为双方经贸投资合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泰国出台20年国家发展战略、泰国4.0战略、东部经济走廊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十大重点产业和超级产业、边境经济特区等。这些举措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