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中国医改难,难就难在如何解决两拨人,一拨是医生,一拨是患者。而英德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就在致力于留住“好医生”,解决县内“大病人”。
“三甲的医疗水平,三级的收费标准。”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院长吴凡宇对着新建的外科大楼告诉《小康》记者,医院正在力创三甲,2018年1月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强化培训中也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软件和硬件都基本达到了三甲医院的标准。”吴凡宇自信满满地说。
英德是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广东省清远市,位于粤北,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人口近120万。近年来,英德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医改新路。当地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像波罗卫生院一样,业务能力实现从以前“缺乏群众信任”到如今“获得群众认可”的转变。
在吴凡宇看来,中国医改难,难就难在如何解决两拨人,一拨是医生,一拨是患者。而英德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就是致力于留住“好医生”,解决县内“大病人”。
“我们在本地医院就能解决的病为什么一定要跑到清远或者广州?除了重病必须到广州去,否则没必要浪费钱还受罪。”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张清林如是说。
当地患者感受到的这一切,背后都是坚持的力量。1995年,吴凡宇从暨南大学医学院毕业,他放弃了珠三角医院优厚的入职条件,毅然选择返回家乡服务父老乡亲,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走上了“一把手术刀,两袖清风;三尺手术台,四季悬壶”的从医之路。
吴凡宇多次向记者强调“坚持”的力量“他在英德市人民医院一呆就是23年,刻苦磨练医疗技术的他从一名住院医师到一名主任医师,救治了无数饱受泌尿系疾病折磨痛苦的患者,被人们称为“岭南名医”。
英德市人民医院于1992年成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他于2010年受命任医院院长,在他上任不久,他便向英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一所县级市里的“三甲”医院,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异想天开。
夯实基础 近年来,英德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医改新路。
尽管饱受质疑,但他依然坚持,经过努力,2014年清远市和英德市委、市政府将英德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三甲医院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清远市区域卫生规划设置中。也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发展目标,创新医院管理,实施科技兴院,近4年来人才第一的发展思路,部分硬件、技术和服务能力已达到省内前列,2015年1月15日,经清远市卫计局核定该院为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全省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排名第四,2017年广东省卫计委发布的全省公立医院费用消耗指数排名第一。2018年1月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强化培训中也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吴凡宇说,基层要解决看病难,就是要把基层留不住、引不进好医生的难题解开,只要有了好医生,看病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英德市人民医院本身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英德市高尖医疗人才的引进及培养》项目于2015年、2016年均成功入围清远市“起航计划”项目。
吴凡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自从大学毕业后,每一次职称的晋升都非常顺利,从执业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直到主任医师,整个过程用了15年的时间。“并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如此幸运,每次晋升都能一次通过。多数人需要花18至2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他总结说,自己培养人才,时间成本太高,他更倾向于“拿来就用”的人才。
今年初,吴凡宇亲自带队到辽宁、甘肃等地去引进人才。英德,作为广东的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将这些优质的人才引进来呢?“我将以前医院老房改房加购,经过新装修,免费提供给引进的人才过渡。副主任医师给予10万元、主任医师给予15万元的安家费,所有引进的人才解决编制、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提供进修、发表论文、评职称等各个方面的便利条件。”英德给予了优秀医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近几年优秀的医护人才不断加入。全院医师31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占1.9%,本科学历的医师为289人,占92.6%;高级职称医师86人,占27.6%,中级职称94人,占30.1%。2015年至今引进高级职称人才6人。医院秉承人才就是最大生产力、人才第一的发展思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训的机制,开创现场入编招聘考试的人才引进模式,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医院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区域人才高地基本形成。2014年英德市人民医院在广东全省58家县医院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数排名第一。
有了人才,就可以建立专业科室,可以打造重点科室,英德市人民医院正按既定计划如期推进。目前,医院有临床科室30个,医技科室12个,门诊3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其中泌尿外科为省Ⅱ类重点扶持专科;肿瘤科为“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示范病房的设立使得更多的本地癌症患者不必远赴求医,在家门口就可得到专业的癌症治疗和护理指导;近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可自行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肿瘤射频消融术、神经血管介入术、腹腔镜下实质器官摘除及肿瘤根治术、断肢再植、皮瓣移植、重症孕产妇联合救治等。2015年11月广东省卫计委确定该院为广东省首批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六家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同年12月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心的相關制度、规范,同时积极与本市其他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区域救治合作关系。胸痛中心的建立,优化了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的急救绿色通道,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著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使得更多的本地胸痛患者在英德即可接受专业救治,降低了此类患者的外转率。
对于基层人才的培养,英德市人民医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截止到2017年5月,英德市人民医院与14家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通过带教,查房、小讲课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基层卫生人才的成长。
“大病不出县”渐成共识。患者张清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姑且不计到省医院看病与县医院看病的报销比例的差距,其他费用,如到广州大医院看病住院,增加一个陪同人员,增加两个人的车费,一个人的住宿费、餐费等等,这些都是隐性的看病成本。
而如今,英德本市的医院能医治大部分的病种,作为三级医院,英德人民医院一直按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收费,以减轻病人的负担。“技术可以,服务不错,收费还能接受。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张清林说。“前两年一位英德市领导的家属生病了,就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吴凡宇说,这位领导调离英德市之后,他的家人生病了,还是来英德市人民医院,原因就是对他们医院“信得过”。
近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积极落实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落实药品零加成政策、强化内控制度、改善流程、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用实际行动让利于民。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明确用药原则,加强用药监测等相关措施。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严格控制药品构成比。2017年12月统计数据显示,英德人民医院“患者医疗费用消耗指数”,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药品比例为28.51%,较同期下降了0.19%,耗材比例为9.52%,患者平均住院7.42天,也远低于全省同级医院水平。为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医院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作价销售,年让利2053万余元。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增长,2017年“医疗费用消耗指数”最低,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让利于民“花小钱治大病、重病”。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英德市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