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自体BMSC移植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效果及对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的影响

2018-12-04 07:51史开宇赵其纯
山东医药 2018年42期
关键词:肌腱自体交叉

史开宇,赵其纯

(1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32;2 安徽省立医院)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但因疼痛不明显易导致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而延误治疗[1]。前交叉韧带损伤因缺少血液供应,损伤后多不能自行愈合,可通过手术重建治疗。但是,术后愈合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神经营养、重建肌腱的血液供应、炎性物质的产生等[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可以自我完成更新和分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可水解纤维蛋白溶酶原,可促进基质降解和炎症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细胞有丝分裂有重要作用,可加强损伤处愈合;白细胞介素1(IL-1)可增加代谢因子的表达,调节软骨细胞功能;IL-4加速B细胞分裂,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可诱导未分化细胞向髓样细胞分化。因此,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可以间接反映修复效果。2018年3~6月,我们建立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兔模型,观察自体BMSC移植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及对这些因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天津市百农实验动物繁育科技有限公司),兔龄为11~12个月,体质量3.2~3.8 kg。主要试剂、仪器:兔抗大鼠u-PA抗体(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小鼠抗大鼠TGF-β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鼠抗小鼠IL-1、IL-4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LISA试剂盒(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WDW-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济南时代山峰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饲养与分组 动物饲养温度为22~25 ℃,室内湿度35%~40%;饲养室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分笼饲养;统一喂食标准颗粒饲料,自由活动;逐个检查兔的四肢健康情况,确保膝关节无肿胀畸形,双膝关节抽屉试验、Lachman征阴性。将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移植组各20只,另养2只兔备用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所有操作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1.2.2 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制备 将模型组和移植组兔固定在动物固定架上,耳缘静脉注射3.3%的戊巴比妥钠进行全麻;右前肢关节处做脱毛处理,肌内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用手术刀在右前肢的膝关节髌旁内侧做纵切口,切断前交叉韧带,暴露股骨和胫骨附着点。分离趾长伸肌腱并切断远端,完整保留股骨端附着处,用4-0 Ethibond 缝合线缝合断端。测量并记录肌腱直径,使用与之匹配的钻通过前交叉韧带在股骨和胫骨的附着点,建立股骨和胫骨隧道。在兔胫骨嵴上钻孔,使膝关节屈曲30°,拉入趾长伸肌腱,在胫骨桥上打结固定。术后无动物死亡,1只感染,备用补充保证样本量。

1.2.3 兔自体移植用BMSC的获取与制备 参考孙经淞等[3]的培养方法,并作适当修改。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移植组兔骨髓5 mL,以1 500 r/min离心5 min,将分离的细胞接种于盛有低糖DMEM培养液的50 mL培养瓶(细胞密度5×105/cm2)中,置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铺满瓶底90%时,加入0.25%胰蛋白酶。将3 mL DMEN液注入生物蛋白胶,充分溶解后密封在EP管中,每支EP管装有液体200 μL,-50 ℃冰箱保存。把2 mL纤维蛋白、0.5 mL凝血酶和2 mL细胞悬液混合成有固体强度的生物蛋白胶,再加入适量DMEM液,继续放置在培养箱中观察。

1.2.4 细胞移植 模型成功建立后,收集第3代BMSC约1×107,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取底部的细胞团,与200 μL的纤维蛋白原混合均匀;用两支2.5 mL的空针分别抽取细胞悬液和催化剂,同连接器相连,将细胞注入移植组的胫骨和股骨隧道内。以同样方法在模型组胫骨和股骨隧道内注入生物蛋白胶,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期间,各组动物均自由饮食。

1.2.5 血清u-PA、TGF-β、IL-1、IL-4检测 术后第2、4、6、8周清晨抽取空腹后肢胫部皮下静脉血5 mL,迅速转移至生化管内,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移取上清液,-5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SABC法检测u-PA,ELISA法检测TGF-β、IL-1、IL-4,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6 前交叉韧带力学测定 术后各时点采血后每组分别处死5只,留取右前肢的膝关节;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立即送生物力学实验室,用WDW-10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测试。固定好待测部位后,以5 mm/min的速度进行最大载荷拉伸试验,记录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的加载负荷。

2 结果

2.1 各组术后不同时点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比较 术后2、4、6、8周时,移植组和模型组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逐渐降低,并向正常组水平趋近;术后同一时点血清u-PA、TGF-β、IL-1、IL-4比较,模型组>移植组>正常组(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术后不同时点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比较

注:与同时点正常组比较,aP<0.05;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bP<0.05。

2.2 各组术后不同时点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所需拉力比较 术后2、4、6、8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所需拉力均逐渐增大,并向正常组水平趋近;术后同一时点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所需拉力比较,模型组<移植组<正常组(P均<0.05)。见表2。

表2 各组术后不同时点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所需拉力比较

注:与同时点正常组比较,aP<0.05;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b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交通事故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韧带损伤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且大多数为膝部韧带损伤[4]。其中,90%的膝部韧带损伤发生在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是最易受伤的韧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一半以上。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不能自愈,需通过手术才能恢复其功能[5]。MSC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在多种成体间叶组织(如骨髓基质、胎盘、脐带血等)中留存下来的未分化的原始多能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发生多向分化的潜能[6]。自体BMSC移植是自身抽取留存于骨髓中的MSC,经培养、纯化后再次注入患者体内,是一种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前沿疗法[7,8]。

纤维蛋白组织的形成属于一种病理现象,在血液凝结、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皮肤和骨组织的修复中均能观察到纤维蛋白组织的形成,其形成和降解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纤维蛋白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起到一定调控作用[9]。u-PA对纤维蛋白溶酶原有水解作用,促进其转化成纤维蛋白溶酶,还参与炎症反应和基质的降解过程[10]。本研究显示,移植组血清u-PA低于同时点模型组,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这提示自体BMSC移植可促进大白兔损伤处的恢复,使损伤处的微环境逐渐恢复平稳状态,u-PA的表达也逐渐向正常水平趋近。TGF-β是由两条蛋白质链组成的二聚体,两个亚单位的结构相似,由二硫键连接[11]。TGF-β可诱导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调节组织液的产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加速细胞分化以及成熟,促进肌腱、骨创伤处的愈合[12,13]。本研究显示,移植组血清TGF-β低于同时点模型组,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损伤处内环境逐渐恢复正常,肌腱和软骨逐渐恢复正常,对TGF-β的调节需求减弱,TGF-β逐渐降低。

IL-1主要来自单核巨噬细胞,也可以来自软骨细胞、滑膜细胞等。其本质是一种多肽,有激素样作用。IL-1可以调节软骨细胞的功能,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增加代谢因子的表达,促进软骨基质降解,致使软骨退化[14]。本研究显示,移植组注入BMSC和生物蛋白胶的混合物后,其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对IL-1的表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损伤处的软骨基质降解减少,损伤处在不断恢复。IL-4来源于T淋巴细胞,可促进B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增强B细胞提呈抗原能力,增加免疫系统对小量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15]。IL-4还可以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发生协同作用,促进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有丝分裂,对髓样细胞定向分化有诱导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移植组注入BMSC和生物蛋白胶的混合物后,损伤处细胞表达活动逐渐趋于正常,T淋巴细胞对其表达逐渐减少,损伤处在不断恢复。

治疗后定期测量前交叉韧带损伤处再次断裂所需拉力,可以代表损伤处的恢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同一时点前交叉韧带再次断裂所需拉力比较移植组大于模型组。这提示自体BMSC移植后损伤处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增加,腱骨界面胶原纤维数量增加,肌腱强度逐渐增强。因此,兔自体BMSC移植可有效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可有效降低兔血清u-PA、TGF-β、IL-1、IL-4水平,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恢复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肌腱自体交叉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