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当癌细胞侵及膀胱粘膜以下肌层时,即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1]。通常情况下浸润性膀胱癌局限于膀胱时,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周围淋巴组织清扫术,并进行尿流改道手术,术后大约70%~80%患者均可痊愈,若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持续进展,难以治愈[2]。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发展,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但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仍然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3]。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间收治入院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4例,主要对比观察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收治入院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4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同意地情况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1:27例,其中,男性 23 例,女性 4 例,年龄 48~69 岁,平均(56.23±6.47)岁,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直径(2.45±0.35)cm;观察组2:27例,其中,男性 22例,女性 5例,年龄 45~68岁,平均 (57.13±5.03)岁,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直径(3.01±0.75)cm。血尿、尿流梗阻及膀胱刺激症等是两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且两组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1:该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具体: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并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放置10 mm Trocar,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下观察膀胱尿道周围韧带、髂血管、结肠以及输尿管等,游离双侧输尿管下段,并采用超声刀清除盆腔淋巴结,游离并截断双侧输尿管,在正中下腹做一约8 cm切口,完整的将膀胱标本取出后,取末段回肠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并在右下腹造口引流。观察组2:切口在近回盲肠约20 cm处带血管蒂回肠段,切断并重建回肠连续性,并采用稀释碘伏及生理盐水冲洗,总行切开肠系膜,实施“W”形缝合,并内置F22三腔导尿管引流,双侧输尿管腔内留置F7输尿管支架管。
该研究主要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以及术后6个月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4]。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腔淋巴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1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分析(±s)
?
观察组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1,复发率比较,观察组2较低,且观察组2术后6个月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效果较观察组1好,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组间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自主排便功能恢复率比较
分析显示,观察组2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较观察组1明显下降,最大尿流速率较观察组1明显提升,残余尿量较观察组1明显减少,上述指标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3。
表3 治疗前后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时间 I P S S评分 最大尿流速率(m L/s) 残余尿量(m L)观察组1观察组2 t值 P值1 9.1±2.0 1 1.7±1.3 9.1 5<0.0 5 1 0.1±2.1 1 4.6±2.8 7.6 7<0.0 5 3 4.6±3.1 2 5.1±2.5 1 0.5<0.0 5
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已成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其90%为尿路上皮癌[5]。在临床工作中,将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癌侵犯到膀胱粘膜以下的肌层称为浸润性膀胱癌。当浸润性膀胱癌还局限于膀胱的时候,做根治性膀胱切除膀胱周围脂肪和淋巴组织、盆腔淋巴结和尿流改道手术,70%~80%患者可以获得治愈[6]。有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根治性治疗,一旦肿瘤转移到膀胱外或其它远隔部位,再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则效果很差,转移性膀胱癌无论怎么治疗,平均生存时间只有12个月左右,只有不到10%的患者可以活过5年。基于以上原因,只要身体情况容许,应尽量争取做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7]。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已经成为目前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而术后尿流方式选取尤为重要[8]。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的相关报道,尿流方式选择的主要标准在于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彻底切除肿瘤,尽可能达到自主排尿目的,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大量临床研究表示,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能够有效根治浸润性膀胱癌,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也较高,术后患者对于夜尿的控制较差[10-11],根本无法自主尿控,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治疗组,并且前者复发率也较低,术后6个月患者对于排尿的自控能力也较好;同时,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均相当,由此可见,虽然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相较而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长远生存质量[12-14]。所以,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利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腹腔镜膀胱全切Bricker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均可取得同等的治疗效果,但相较而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长远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