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听说我回乡养猪,乡亲们都把我当成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不过现在好了,都想跟着我学习如何致富。”30岁的逄格龙,这位从大山中走出来大男孩,说话还有些腼腆,但提起自己的致富之路时却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逄格龙2012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之后找了一份软件开发和编程的工作,但只工作了两个月,就毅然辞职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当初我在学校属于学霸类型,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但毕业之后觉得找的那份工作并不理想,就辞职了。”那份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800元,除去生活费和房租,所剩无几,这让刚毕业的逄格龙感觉很迷茫,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城里继续工作倒是可以生存,但买房扎根在城里,在他眼里却是遥遥无期。“当初的想法特别简单,连启动资金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说干就干,逄格龙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搞养殖可行,就从同学手中借了15000元,回乡搞起了养殖。第一年,他揣着借来的启动资金,来到了江苏宿迁,买了100头生猪,就在临江市六道沟镇仁德村的家中开始创业。
毕竟刚出校门,做养殖业还是一个门外汉,全凭一股闯劲,没想到把自己碰的头破血流。第一次购来的100头生猪,没到一个月就全死光了,不仅血本夫归,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本来想回家大干一场,可没想到现实这么残酷。”逄格龙说:“欠下的债务,都是从乡亲们手中赊来的粮食。”看着儿子每日着急上火,父母瞒着他变卖了一半的家产,将换回来的钱给了这个别人眼中“闯祸”的儿子。“因为这事,我们兄妹之间还出现了隔阂。”逄格龙说。拿着父母给的钱,逄格龙心里沉甸甸的,父母的期盼,兄妹间的隔阂,让逄格龙下定决心,这次要干出个样儿来。
是不是品种选择的不对?南方的品种来到东北水土不服?通过网络,逄格龙开始了第二次养殖创业。这次没有头脑一热把资金都投入进去,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先试验着从小做起。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他来到公主岭市购买了10头具有东北特色的松辽黑猪崽。“先慢慢来,说实话,我真的输不起了,再输的话我都没脸见自己的父母了。”没经验可以去学习,没技术可以网上查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10头猪崽经过逄格龙的精心照顾开始茁壮成长。“那一阵子,我恨不得吃住都跟这几头猪在一起,就怕它们出现毛病的时候我不在身边。”通过电视节目、上网、买书,逄格龙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行家里手。
尝到甜头的逄格龙开始不断琢磨怎样才能把养殖业扩大规模,怎样才能把养殖的生猪卖到高价。通过电视节目的启发,他打算把圈养生猪改成散养。说干就干,他结合学习来的知识,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承包了300亩的林地,开始了生猪散养。靠着自己摸索和当地政府的扶持,逄格龙逐渐扩大了散养规模。目前,林地内散养的生猪已达1000头,同时还散养了4000多只鸡。现在逄格龙散养的生猪肉每市斤可卖到30元,每只鸡卖到200元的高价。生猪肉和鸡一半被当地消化,另一半通过物流配送销售到了北京,而且还供不应求。“现在我终于不是乡亲们眼中的反面教材了,兄妹间的隔阂也消除了。”“自己富不算富,我得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为此,逄格龙成立了临江龙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老岳窝黑猪肉”品牌。
虽说逄格龙通过自学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但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学习,他发现自己的眼光还不够长远,于是先后多次参加市里、省里组织的学习班,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养殖业中去。2016年6月,他被省农委选中,赴日本学习现代农业。“这次学习我很受震撼,从中也学习到了不少农业知识和创新理念。”从日本学习回来之后,逄格龙开始了另一条创新之路,在散养生猪时,他取消了抗生素的使用,改为中草药预防疾病,让猪肉更健康无药残。而散养生猪所产生的粪便,通过统一收集后饲养蛆虫和蚯蚓。“蛆虫可以饲养家禽,而蚯蚓粪土则返回大田继续种植玉米和黄豆,玉米和黄豆继续养猪。”逄格龙的这种养殖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猪肉和家禽的品质,同时生产的农副产品也是供不应求,通过电商平台,这些农副产品远销到北京、江苏、海南等地。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逄格龙的生猪养殖从当初的小规模一跃成了当地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2016年11 月,逄格龙在临江市内开设了生态黑猪实体店,自开设至今,猪肉、鸡肉、鸡蛋、玉米粉、豆油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通过直营店、网络营销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品牌,要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个品牌推广到全省。”逄格龙说,“现在每年的利润在30~50万元,对于那些大的企业来说这些钱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这个山沟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目前逄格龙的合作社已经带领7户贫困户脱贫,自己也变成了带头人。对于未来,逄格龙说他愿意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