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再健康理论的适老设施设计

2018-12-03 02:34林楠
设计 2018年14期
关键词:老龄化设施老年人

林楠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适老产品出现在市场中。大到建筑,小到产品,我们看到了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心。但是很多设计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只是盲目的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结果扭曲了初衷,只会让更多人加入到这场无休止的商业竞争中。

设计的本质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对目标人群的分析,从而再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设计服务。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这群弱势群体时,其实也是对自身未来的一种关爱。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的公园社区都拥有大量的健身设施,这些设施大同小异,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复制行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人群差异之大,怎能用一种普适的设计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这种极具安全隐患的健身设施。我们需要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在生命两端的人群上。

朱立珊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环境设施的研究,早年在不同国家游历,让她看到了亚洲各国的设施差异。在发达国家的环境设施中,有非常细致的使用人群分类,不同的空间会配备相应的设施,在形式、材质、安全性等方面都会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设计》朱立珊

《设计》:为何会选择老年设施这个题目进行研究?

朱立珊: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是十分吓人的,中国一直是人口红利大国,劳动力充足,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现阶段由于人口比例的变化,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2018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的中国老龄人口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3%,我们将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实际上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时候都觉得用“巨大”来形容不是恰当的,应该用“压倒性”的影响来形容。我国在老年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可以说严重不足。老龄化社会对整个经济,包括基础建设、住宅建设都有影响。我们当时分析了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依然觉得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的大方向。国家政策也提出了社区养老的政策方针,这个方针是正确、恰当的。因为中国在老龄化社会碰到的问题仅仅靠养老院来解决,从人力、物力以及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是不好实现的。但是对于社区来说,具有基本的保障,包括医疗、住宅空间,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对于老年人是重要的心理安慰。但是社区养老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完善这个平台。老年人面临着多种慢性疾病、失语症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困扰,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肌体的衰老,另一方面是来自长时间的孤独感,这些是可以通过改变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来改善的。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把“再健康”的概念和社区养老结合在一起,研究出一种全新的健身社交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集体锻炼以及交流的机会,促进大脑的活跃、肌体的活动。我们是想依托于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给老年人生活提供一个新行为的可能性。这种行为的载体,我们设定为健身方式以及健身设施的设计。杰·沃杰斯彼在《伟大的社区》中提到,人们会自发的聚集在公共空间,是有活力的、安全的,优越的社区是关键诀窍,给每个人一个可以活动的地方,可以把一个孤独的空间变得充满活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社区公共空间可以为老人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品质。

DESIGN:如何理解“再健康”这个概念?

朱立珊:“再健康”这个概念专业性很强,最早来自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细胞修复工程,而后随着老年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称“对于老年人肌体与细胞的生物标志的转化和跟踪是研究老年人再次回归健康的关键”。随着老龄化问题的越发严重,“再健康”概念从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引入社会学。我最早看到这个概念是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的一篇采访文章,他提到香港城市大学要在生物科学方面有所突破,生命科学突破点提到“再健康”这个概念。当然,这都是医学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但我认为这个理念应该对人类有非常好的贡献。我们作为设计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特点为老龄化社会做些什么。所以我用“再健康”概念同老年健身设施相结合,希望通过新的健身方式、交流方式给老年人从精神到肌体的外在推动和影响,让老年人群体延缓衰老过度,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DESIGN:目前国内外对老年健身设施的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朱立珊:国内设施这块的研究还是有的,但是专门针对老年人这个群体的非常少。就像在整个设计行业内,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基本上都很低。现在我们社区里的这些设施实际上是一个通用设施,从小孩到老人都在使用,它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因为老年人的特殊性,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说,就决定了老年人设施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范围内国内是空白的。老年人更多的是医疗设施的设计,包括心脏、血压这方面的。但是对于机体活动方面的细节研究还是不太多。

国外老年设施其实做得不错,他们在互动性方向,形式的多样性方面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方面都有所改变,近几年的国外老年人设施,已经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来看,国外也把这方面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向,因为老人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子女,会变成一个社会的恶性循环,所以全球都在关注。在新加坡,老龄化还沒有达到那么严峻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从社区改造开始。室内部分已经做的很好了,包括给60岁以上的老人住户洗手间的改造,地面、扶手、救护以及走廊的公共空间,他们马上要开始室外设施的探索。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把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拿出来,也希望能把一些更细节的东西拿出来,完善以后再来实现。前段时间的研究结果主要是理论性的东西,现在将理论知识实体化。我们先把模型做出来,进行推敲,再做成一比一的实物。我们会对运动、医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调整,看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完善的可以落地使用的产品。

DESIGN:健身设施要考虑哪方面的因素?

朱立珊:包括人机的具体参数、生理要求、心理变化、健身方式,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性,易用性,器械的使用力度也要单独考虑的,以及材料的选择,还有室外后期维修的影响因素。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已经有五位研究生毕业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研究方向,最终我们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提高科学性。一说到产品,我觉得科学性的因素偏少,希望最后的结论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都很高。

DESIGN:老年设施可以在哪些空间使用?

朱立珊:我们现在更多的关注室外健身方面,其它方面的关注相对少一些,但是养老院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要和老人话题相关的,都是可以的。并且我们也会考虑到不同层面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考虑到一些细节的调整,让它变得更加普及。这种研究方向是一个长期的,我们这个设施完成后也只能算第一代,随着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去逐渐完善。我一直坚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并且对社会有价值。我自己也50歲了,我会考虑自己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会面对怎样的事情。所以我研究这个课题的优势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不是通过某些渠道得到的信息。我对这个课题很有信心,一是因为我的学习和设计背景,二是在于这个课题对社会的贡献,真正的回到老年人的需求研究。

DESIGN:在设施实现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

朱立珊:我们已经有一些方案,从现在设计的角度来讲,包括材料,造价和最后的使用方式都是没有问题的。最困难的一点是相关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我们首先提出这个课题,然后自己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基本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我认为任何一个理论在提出的时候都是这样,这才会有生命力和创新性。我们可能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研究方向,所以就坚持做下来。

再往下进行到细节的时候,我们对这些老年人真实的生活还是了解的不够详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大量的跟踪观察。那样得到的结论才可能是准确的,现在的结论更多的还是来自已有的数据,不是我们直接得到的。

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社区提供的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实际上来自于每个社区的配合度。从设施本身来讲,实现概率非常高,因为我们是从大量的人机、生物医学以及新材料的保护性等方面考虑的对新游戏的支撑作用,都是没有问题的。过去的健身设施之所以能在社区普及是政策方向的原因,国家强制性的完成,所以在社区会开辟出相应的空间。我们现在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支持,也在联系老年协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能提供给我们做小区试点的机会,从小区试点开始推广。

当一个创新的想法提出来时,必然会受到重重质疑,这也证明了它的创新度。而那些坚守创新想法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和推崇的。我们真心希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止停留在舆论层面,而要实实在在落到基本的日常生活中。高校的研究课题也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聚焦那些社会型的关键问题。将设计师们的专业素养转化成一个个惠民的设计。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适老产品的设计上,从科研机构到高校课题,从企业研发到加工生产,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政策的指引以及资金的支持,而最终获利的是我们每个人。

猜你喜欢
老龄化设施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