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

2018-12-02 22:30王卓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红楼梦

王卓

摘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都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由于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两部相同题材的小说所表达出的婚姻观也有所不同。本文研究过程中以《红楼梦》以及《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人物形象的独立意识、反抗精神上阐述了两部作品中女性婚姻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的婚姻观,从而达到对中西方传统社会婚姻观进行对比研究的目的,最后对现代女性婚姻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社会;传统婚姻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

一、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婚姻分析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1]作为可以高度概括《红楼梦》中描绘的女性人物最后命运的一句话,昭示了大观园中群芳的凄凉结局。曹雪芹笔下的封建淑媛以林黛玉、薛宝钗、“四春”、史湘云等人为代表。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们,虽养尊处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难免嫁人,更是无法摆脱封建社会末期传统婚姻观的束缚。严格的家族制度、等级明确的封建礼教,让这样一群才华横溢、个性鲜明又生得花容月貌的青春少女的婚姻以悲惨结局收场。从中可见传统婚姻观给她们人生带来的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让人唏嘘不已,从“三春”的身上,體现了封建时代把女子的婚姻作为家族利益交换品的社会常态,这种现象,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族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可言,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封建女性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三从四德”,在家时听从父母的安排,出嫁后顺从丈夫的意愿,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地位意识在她们身上还没有体现出来。

二、《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的婚姻分析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奥斯丁最赞赏推崇的一种,他们的婚姻始于彼此相知相爱的基础上,他们一步一步由不了解到相互欣赏再到彼此相爱,共同对抗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婚姻观,最后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作为时代女性的先锋,伊丽莎白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勇敢挑战传统权威,不畏惧世俗眼光的新型女性代表,是作者极力推崇的女性代表。外貌上,她明亮的双眸,在她第一次见面时就吸引了达西的注意,让达西对她印象深刻。伊丽莎白不仅外貌出众,更是拥有独特的性格魅力,她不同于同时代的其她女性,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男女平等,认为女性不应该依附于男性,同时她勇敢的追求真爱。充分体现出了伊丽莎白不畏惧权利,不追求名利,渴望获得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三、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

(一)中西方婚姻观的相同点

1.婚姻都需要经济基础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在婚姻的问题上都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门当户对。人们认为,一个人出身的环境决定了这个人的品行、教养、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出身会成为一个人终身的烙印,直接限制了这个人未来的成就。在传统制度下,因为过分的在乎出身所造成的悲剧不在少数,比如《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四春”等很多的婚姻都是以利益欲望为基础的,这些婚姻的当事人本身都带有一定的资产属性,这种资产属性的结合致使众多婚姻中没有一个是可以以爱来命名的,也就是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在一起,尽管他们的爱情承载了许多人的期望,但是传统社会中的他们各自的资产属性就不相符,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相比,他们的爱情本就不是门当户对。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必定以悲情收尾。

不同于《红楼梦》的含蓄,《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赤裸裸的揭示了人们对于物质的极大追捧,这一点从刚开始就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小说直接指出当时社会现象,只要是有一定财产的单身男性,就一定要像社会中其他人一样,娶一个太太。[2]小说以夏洛特与柯林斯等人为代表,直白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物质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就连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位相对来说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人也无法避免的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总体来说,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反映的社会是一个在爱情和金钱中,更倾向于金钱的物质型社会。

2.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

我国古代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都可以充分反映出男性在传统社会中拥有的地位,而女性在这种男权社会中只是男性的陪衬,是男性宗族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更像是商品,可以随意买卖。从《红楼梦》贾府选妾的章节中,曹雪芹赤裸裸的揭露了这些封建陋习,长辈肆意为儿女选妾,妻子和孩子为了讨得丈夫或父亲开心,也大肆为其纳妾。《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不同于对人们追捧金钱现象描述的那般直白,而是采用整个社会女性的思想与行为来反映出男女地位的悬殊。小说中对女性的描述也不尽是悲惨的生活状态,就连一些资本家庭的女性也呈现出急于结婚的思想,她们一致认为只有婚姻才是保障自己后半生生存的关键,而有一定财力的男性就是最佳选择,无论他的人品、性格,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在那个男权社会中,女性不被社会所接纳,她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养活自己,只能通过婚姻,依靠男性来获取自己生活的基本保障。

(二)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不同点

1.择偶的自由度不同

在中国传统婚姻观中,儿女的婚姻必须由父母决定,可以说,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男女只能听从家里的安排,听从父母长辈为他们挑选的合适的结婚对象,父母长辈的考虑往往是出于双方家庭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实力以及阶级地位。随着封建社会不断加强的男权、父权主义,儿女的婚姻大事往往直接由父亲决定,长此以往,在封建社会形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则完全不同,尽管当时西方社会尚且没有形成男女平等的意识,但是在青年男女结婚对象的选择时,家长还是会参考子女的意见,而不是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尽可能的去成全一段美满的爱情。在奥斯丁笔下,平时一直为女儿主张婚事,希望女儿们嫁给有钱人的班奈特夫人最后也是同意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成全了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和《红楼梦》相对比,可以看出,西方社会传统的婚姻观还是远比同时代东方社会的自由度更高一些,青年男女对于婚姻的自主权也更大一些。

2.择偶的标准不同

在传统中方社会的婚姻观中,家族长辈对于女方的性格十分看重,包括是否具有贤淑、识大体、处理家务等传统中国女性应该具备的美德,“三从四德”作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生活、行为准则,深深的影响着家长们对于一个完美女性的认知,同时,在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才识文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要求,认为女性“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最欣赏的伊丽莎白却是一个充满个性,不向传统权威低头,勇于追求真爱,聪慧活泼的新女性形象。奥斯丁借助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也向世人说明幸福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相知相爱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因为男性的金钱、社会地位和女性的贤淑。从伊丽莎白身上,我们看不到中国传统婚姻观要求女性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也反映了同时代下西方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度更高,女性的自由度也更高。同时也反映出了西方社会择偶的倾向性,对于男女自由恋爱的包容性更高,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更加支持以爱情为基础的理想型婚姻,择偶标准同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相比,更为先进,更好的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3.婚姻的目的不同

首先,封建社会把婚姻看作是维护两个家族利益的一种绝佳方式。比如《红楼梦》中元春进入深宫,成为贵妃之后,为贾府带来了荣华富贵。探春远嫁边疆,也是为了和亲,达到家族联姻的目的。这样看来,女性仿佛成为家族利益的交换品。其次,在封建社会婚姻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最重要的职责莫过于传宗接代,养儿育女,这作为封建社会不可动摇的教条,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与中国传统婚姻观相反的是,西方社会对于婚姻目的的定义有着极大的差异。黑格尔在他的著作《法哲学原理》中写道:“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3]由此可见,他认为婚姻对于男女双方应该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统一体”,男女双方通过婚姻获得“实体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爱”,这是黑格尔从人的精神层面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果。代表了西方传统社会婚姻观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结合,是在精神层面上的相互了解、相互吸引而结合的婚姻。这也是以孔孟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和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的碰撞。

四、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红楼梦》以及《傲慢与偏见》两本著作,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异同点来分析社会背景的差异对婚姻观产生的影响,包括經济发展水平、政治体系、思想先进性等方面。在当今社会女性应该持有的正确的婚姻观,女性在选定结婚对象时该首先考虑两个人的性格是否适合,三观是否一致,是否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而不是仅仅以经济实力、家庭条件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曹安然.《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观之比较[J].林区教学,2014 (10).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