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的六点思考

2018-12-01 12:01贺登才
大陆桥视野·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供应链智能化基地

贺登才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把《“互联网+”高效物流》列入“11项重点行动”之一。

201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发出《“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6〕1647号),部署开展智能仓储和协同配送工程,提出建立“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来函,委托组织开展“示范基地”评选工作。

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17〕1917号),确定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专家评选推荐的“京东上海亚洲一号物流基地”等10家单位入选“示范基地”,并要求“及时总结示范基地的成熟模式、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为此,我们组织力量总结提炼首批10家“示范基地”的案例,再加上对“智能化仓储物流”发展情况的观察和理解而汇编成书。在本文开篇之际,我结合这些典型案例,兼顾行业智慧物流发展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以就教于诸位读者朋友。

第一,“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立足仓储,服务物流。

物流业本身属于服务业,仓储是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智能化仓储物流”来源于、依托于、服务于仓储物流业务,才有可能开辟物流细分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从首批10家“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来看,都是基于自身物流业务的“智能化”,进而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

京东、苏宁和菜鸟网络的电子商务物流、顺丰快递物流、九州通医药物流、长春一汽入厂物流、日日顺居家大件物流、招商合同物流、怡亚通供应链物流和荣庆的冷链物流等主营业务,都是“示范基地”的需求基础和服务对象;“示范基地”的成功运营反过来成为推动物流业务超常规发展的新动能。

京东“亚洲一号”上海智慧物流中心服务于集团电商领域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在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90%以上的操作已实现自动化,存储效率是普通存储的5倍,分拣能力是人工效率的10倍多,单台分拣机的分拣效率达20000件/小时,年处理订单能力超过4000万单。

截至2017年,京东物流运营了14个大型智慧物流中心——“亚洲一号”,全国智慧物流中心数量达500个,物流基础设施面积超过1200万平米,物流服务覆盖我国大陆所有区县。物流组织活动与技术创新应用深度融合的“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为公司主营业务连续翻番提供了坚实保障;体量巨大并不断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也成为推动仓储物流加速升级的强劲动力。

结合京东及其他示范基地的典型案例,综观当今智慧物流发展的潮流,物流需求才是活水源头;那些离开了“源头”的“智慧”,只不过是无源之水,难免成为空中楼阁而昙花一现。

第二,“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系统规划、顶层设计。

“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是连接供应链上下游的核心枢纽,是物流运作的中心环节,而且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首批10家“示范基地”都在前期规划设计方面集中各方智慧,投入很大精力,为成功运营创造了前提条件。

增城园区作为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的华南枢纽项目,定位于服务华南区域的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对存储、分拣、打包、配送等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进行了一体化功能设计。通过整合供应链,设计仓储配送流程,联合物流合作伙伴帮助天猫超市及其商家提供物流服务。广东全境已实现当日达、次日达,发货及时率年均99.5%,库存准确率达99%。依托大数据预测、云计算、自动化流水线等手段,平均3分钟即可完成一个订单的分拣和打包。园区日均处理单量超过30万单,相当于十几个线下大型超市的销货量。2017年“双十一”当天发货90万单,再次刷新日单量峰值纪录。

长春一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区涉及国产化零件种类5000多种,出库量高达15000立方米/天,出庫看板数高于25000张/天。长春一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区从汽车制造物流需求特点出发,以物流作业流程为着眼点,按照结合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用全局视角、系统思维的方法,对园区功能布局、交通线路、信息系统、物流设备、作业流程等做了详细的系统规划,并与物流园区整体规划相衔接,保证了园区建设和运营有序、有料、有效。

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一些地方的失败教训表明,“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不仅要有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明确的服务对象、功能定位,而且要尽可能做好规划选址、交通组织、技术路线、设备选型、运营模式、财务预算和风险防控等工作,并将底线思维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全过程。那些“中看不中用”“骑虎难下”的物流项目,多数在前期的规划设计中已经埋下了“祸根”。

第三,“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协同联动、互联互通。

“智能化仓储物流”不仅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还要平台具有开放性,能更大范围地整合社会资源。日日顺物流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以平台开放与社会资源协同联动。目前已拥有10个前置揽货仓、136个物流中心、6000个微仓,日订单峰值能力可达123万单。通过开放居家大件智能仓储供应链服务平台,智能云仓平台、干线集配平台和可视化区配平台,吸引了全国9万辆“车小微”加盟到平台创业,带动创业人数超过18万。

青岛仓以智能仓为核心,建立起覆盖到村的仓储网、即需即送配送网、送装一体服务网和即时交互信息网的共享服务平台,打通“仓(储)、干(线)、配(送)、(安)装、揽(活儿)、鉴(定)、(维)修、(回)访”八大环节,为客户提供居家大件全品类、全渠道、全流程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顺丰华北航空枢纽(北京)中心(以下简称“华北航空枢纽”)利用智能信息化包裹分拣系统,发挥顺丰华北网络运营枢纽功能,可同时对400多个目的地快递点高效分拣,单日最大处理量可达170万件,是整个公司信息采集、市场开发、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业务机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华北航空枢纽为代表,顺丰集团近年来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粗放模式向自动化、信息化的高科技营运模式转型。截至2017年12月,全网共31套自动化小件分拣机和9套自动化大件包裹分拣设备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快件时效和安全两大顽疾。

物流的功能在于整合,网络的作用在于互联。顺丰和日日顺以至“示范基地”的经验表明,整合全网资源,连接外部资源,促使各类资源协同联动,才能放大“智能化仓储物流”的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单打独斗”“点式经营”的仓储物流基地或园区,终将走上互联互通、智能共赢的通路。

第四,“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全链路优化、全流程监控。

“智能化仓储物流”通过供应链服务平台,让上下游各参与主体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全链路优化、全流程监控。九州通武汉东西湖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成立物流运营管控组织,利用企业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对全国物流中心、合作伙伴物流运作进行并网垂直管理,建立了基于订单生命周期、作业全流程、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的追溯体系,可为客户提供全程实时追溯服务,保障冷链药品安全。

九州通物流自主研发、打造“九州云仓”互联网+物流信息管理应用品牌,将遍布全国的77个物流中心、1498台运输车辆集中并网。构建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九州云仓”物流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支持九州通集团22万多个经营品规,5600余家上游供货商,70000余家下游客户的业务。同时还为医药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医药商业提供委托存储、委托配送、管理咨询服务与系统集成等增值服务。

怡亚通供应链深圳物流基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将互联网新技术与供应链相结合,依托于垂直化、多层级经销商服务体系,打通从产业链源头生产端到消费终端的物流服务全流程。实现产品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付等环节物流空间与时间的转移,推动供应链协调发展。基地货物年吞吐量达100万吨,每天货物处理能力为10万件,货损率小于0.03%,订单拣货准确率为99.98%以上,货物周转率为30天。

仓储是物流活动的关键环节,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心位置。无论九州通、怡亚通,还是其他“示范基地”,尽管服务对象和运营模式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订单生命全周期、物流作业全流程,万物互联、全程相通,进而打通从产业链源头生产端到消费终端的物流服务全流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链路贯通”“全流程优化”,是“智能化仓储物流”的核心要义。

第五,“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结合实际,适度适用。

建设“智能化仓储物流”既要有创新性、前瞻性,更要结合业务工作需要,讲究适度适用。招商物流北京分发中心面向个性化的合同物流,根据客户需要采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了物流订单“一单到底”。

经过十多年发展,招商物流北京公司在快销品及类快销品等细分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从原材料采购、经济批量订货、经销商融资等环节深度优化企业供应链,积极拓展智能物流服务,精心打造出日化、食品、电商、装备制造以及服装等多个物流服务产品线。这些物流服务产品线成为合同物流细分市场领军企业的核心节点。

荣庆物流于1985年开始在上海贩运蔬菜起家,不断探索冷链物流发展路径。目前在全国拥有12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1500个运营网点。荣庆物流自有各类运输车辆1600多台,各类仓储设施面积50多万平方米,已发展成为以冷链物流为核心业务,涉及长途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业务的物流集团公司。2008年开始投入使用的上海荣庆国际物流园仓储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冷库面积2.5万平方米,2017年冷链货物吞吐量达100多万吨,货损率控制在0.1%~0.3%,客户满意率在99%以上。

近年来,信息化、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物流业紧随其后。我国在“智能化仓储物流”方面出现了许多“高大上”的设备和技术,有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各地设备和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程度差异较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智能化仓储物流”不可能“一刀切”“齐步走”。要分析需求匹配,注重实用适度,讲究投入产出,处理好速度、效率、服务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智能化仓储物流”的初始目标是要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法,按照客户的需求,将合适的物品送达合适的地点。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业发展道路。

第六,“智能化仓储物流”需要敢为人先,与时俱进。

“智能化仓储物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首批10家“示范基地”的实践走在行业前列,他们又不约而同做出了新的发展规划,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

南京苏宁云仓物流基地将物流“标准化”理念融入规划设计,构建以供应链物流管理平台“乐高”、物流决策和全程监控平台“天眼”、智能仓库控制系统“指南针”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选择高效物流装备,实现了提档升级。约2000万件商品从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日处理包裹最高可达181万件,拣选效率每人每小时1200件。采用传统工艺需人工3000人以上的仓库,采用新工艺后用工人数减少到500人。

苏宁云仓高效率运转,直接缩减了用户收货時间,线下门店自提使用“急速达”服务,可实现2小时收货。苏宁物流“当日达”“次日达”一系列标准类服务产品不断升级,南京全域159个街道和村镇全部实现了“半日达”。

在此基础上,苏宁物流提出了“智慧物流”“高效物流”和“开放物流”的发展愿景。通过全链路的数据驱动,做到“有感知,会思考,掌握主动权”;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无缝对接,实现货物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交付;战略性布局全国仓储设施网络,打造国内最具效率的供应链基础服务设施,使99%的顾客能够享受到“今天买,明天到”的配送服务;坚守“有责任的开放、有增值的服务、有温度的体验”,未来的苏宁物流将持续坚持“极客精神、极物标准、极速状态”融入更加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生态。

综观10家“示范基地”的智能化之路,多数于2011年以后起步,2015年至今加速发展。国家近两三年相关支持和促进发展的政策也逐渐加码。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智能化仓储物流”是一个新生事物,其产生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几年前甚至前几天,谁也想象不到的物流场景,今天悄然来到我们面前。那么,现在如火如荼的事物,会不会过几年销声匿迹?有鉴于此,需要业内“弄潮儿”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也需要我们放宽眼界,拥抱明天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化仓储物流”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必将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以上是本人通过对首批10家示范基地案例的学习研究,结合行业发展情况所做的一些归纳和思考。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对于这么多丰富经验的归纳,难免盲人摸象,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其中的痛点和难点很少涉及,必然失之肤浅和表面;对其发展趋势无从研判,更显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各位如想深入交流,研究借鉴,建议研读原文,实地考察,与内行、专家深入切磋。

智能仓储物流的发展是一个技术、理论、实践并重的全新课题。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客户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必将出现更加智能化、柔性化、现代化的设备、技术及运营模式,仓储中心、物流园区也会随着设备的更新、信息化体系的完善不断升级改造。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行业情况及知识水平,还不足以做出更加精准的描述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创新发展报告(2018)》撰写的前言。)

(作者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供应链智能化基地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