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 章心惠
仲夏七月,万物繁茂绚烂。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千亩荷塘中,荷叶挤挤挨挨,滔天绿浪直达天际,无数荷花或浮于碧波上,或亭立在水中央。每年6~8月,白墙黛瓦的屋宇与渐入佳境的花况交相辉映,鸟儿自由穿梭,白鹭来回飞掠,处处成景,步步入画。
天池荷花,是从遥远古意里流出的风韵天成。天池村栽莲历史久远,据《浙江通志》记载,南宋乾道四年 (公元1169年),龙游知县林自立,亲自尝种白莲,并建白莲桥以示纪念,距今已有800余年。到了明末清初,在天池、志棠、腰塘边、塔下叶等村所在地,白莲进入鼎盛时期,现如今赫然呈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壮丽景观。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志棠白莲的原产地,横山镇坐拥近千年的栽莲历史,谁能料到曾几何时其却是以“养猪重镇”的称号而闻名,曾有生猪养殖户520户,养殖面积69 110 m2。但养殖生猪所产生的猪粪、猪尿直排,对地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夏天里村庄臭味弥漫,蚊子苍蝇大量繁殖。
2014年起,横山镇开展生猪退养工作,带动村民种莲致富,打造十里荷花长廊。对十里荷花长廊公路两侧100 m范围内,新种、改种莲籽的农户给予400元/亩的生产补助;由镇农办牵头出资14.35万元引进优质莲苗4.1万株,对儒大门300亩景观基地给予改良换种;对莲基地实行统一耕作、统一种苗、统一消毒、统一病虫防治服务;联合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龙游县农业局等部门,对种莲大户开展技术培训;注重路道渠系绿化,修建观光游步道5条、观赏亭1处,排灌水渠超1 000 m。
2006年和2008年,浙江省农业厅2次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对龙游天然富硒莲籽进行论证和鉴定,一致认为莲籽在生产过程中不施任何硒肥,硒含量稳定丰富,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属天然富硒产品;富硒莲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在浙江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横山镇将品种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相结合,通过引进新品种,结合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改2年3熟为1年2熟 (莲—稻或油菜—莲),改只施化肥为重施有机肥,磷、钾和硼肥并重,使本地莲(太空36号白莲)的结实率由72.7%提高到81.8%,百粒质量由90 g提高到100 g,亩产量提高至100 kg(通心白莲),每亩增产 40~60 kg, 增收 4 000~6 500元。2009年,西方坞村的“莲蓬王”结实率创造了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单个莲蓬总共62粒,实粒57粒。优化栽培技术后,所产莲籽粒大圆润、白如凝脂,蒸煮易熟、食之清香,品质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容小觑。
自古就有“南莲北参”之说,加之富含微量元素硒,足见富硒莲籽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横山镇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富硒莲籽、富硒荷花蜂胶、富硒莲籽酒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年总产值已达1.6亿元。
以莲会友,以莲迎客,如今的天池荷花景区已成为龙游县农村第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囊括横山镇天池、志棠、腰塘边、塔下叶4个村,总面积26 km2,从320国道会泽里段到316省道至志棠公路,道路两侧全是荷田,长度超过7 km。这一景观带的建立,每年为横山镇带来大量游客,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仅白鹤桥村占地30亩的“百荷园”(栽种120多个荷花品种)就带动了村庄周边10余家农家乐,每周客流量约5 000人次。
源源不绝的游客,不仅催生了观光农业这一地方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还让以往埋头耕种的村民们直接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培养出更加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洞察力。游客对乡野土货的追捧,很快让他们嗅到了新的商机——不仅将荷花、莲籽、莲蓬等初级农产品直接出售,还一脚迈进荷叶茶、莲心茶、莲籽酒、藕粉等深加工财富链。
在“衢报e购”平台上,龙游富硒莲籽上架4年,基本上年年卖到脱销,2018年收购价为70~80元/kg,同比2017年略有下滑。富硒莲籽有名,荷花也备受青睐,漂洋过海出口日本、韩国,收购价可达5元/朵。最为珍贵的莫过于这“硒莲液”,以天然富硒莲籽作原料,加以天然富硒山泉酿制,4 kg干莲籽才得1 kg纯正佳酿,酒味醇和,香气浓郁,富含类黄酮、生物碱、莲多酚等几十种营养成分,售价约800元/kg。
在天池,家家户户都种上几亩荷花,但多年来,一直以散户零星种植为主,偶有大户承包数百亩经营,多囿于高额的人工成本而亏损退出。目前,莲籽虽有机器脱皮,但采摘和通心大多还以人工为主,尤其是采摘,需在酷暑烈阳天下于莲田游走穿梭,一个工人往往花费一个小时才能采摘100多个。未来,横山镇还需从种植源头上完善“富硒莲籽”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逐步稳固种植—管理—销售的生产加工链,摆脱对收购商的依赖,推动荷花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