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笔者近日重观2005年于永正老师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执教的《卜算子·咏梅》一课,发现于老师的课堂始终践行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教育,他的教学早已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现将笔者的几点感触整理成文,谨以此文表达对于老的敬仰和怀念。
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说:“语文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学习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获得认识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和情意的感染,同时学以致用,通过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不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1]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所以语文课堂就要聚焦词汇、句子、修辞等语言现象。
于老师执教的《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工工整整地板书了课题“卜算子·咏梅”。然后师生聚焦于教材题目下的一行字“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展开学习。于老师首先提出任务:大家朗读这首词,大声读,思考一下“用之”怎么理解?这节课我们能把这句话读懂了,我们就完成任务了。
学生开始读这首诗,于老师走入学生中间指导朗读,学生再针对任务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于老师通过设置朗读、默读、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揣摩“反其意”“用之”等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学生默读的时候,于老师边巡视学生读书情况,边说:“多好啊!多好的同学们!‘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于老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恰当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细读语言,品味语言的意义,让学生很轻松地进入了诗歌意境的学习。
在引导学生鉴赏完《卜算子·咏梅》后,课堂最后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把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说说理由”。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考察了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于老师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刚劲有力,匀称自然,这本身就激发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对学生既是引领,又是熏陶和感染。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每一个字的笔顺结构,于老师总是把身子蹲得很低。时年64岁的老人还一直用蹲马步的动作给学生示范,体现了于老师热爱学生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形象、逻辑等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向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发展,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产生的体验、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做好问题引领,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领悟作品的人生哲理,逐步形成鉴赏意识和鉴赏能力。
于老师在引领学生深刻领会了“反其意”与“用之”的含义之后,又设计了“毛主席笔下的梅花与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同”这一主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于老师巡视各个小组的讨论学习情况,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交流状况,提示学生“关键词要画下来,它会帮助你思考”,并且参与小组的交流,俯下身子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点拨、纠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他越少摆出教育者的架子,越少一本正经,他就越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少年们也就越喜欢接近他。”于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于老师的可亲可敬,思维的大门瞬间打开,学生纷纷争先发言,鉴赏诗词的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于漪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学做人师”主题系列活动上说:“教课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过程,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学生。课不是上在课堂上,教在黑板上,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于永正老师就是“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典型。课堂中于老师多次被学生的纷纷举手、发言所感动他的多次感动,也感动了学生,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把“梅花”的不同“教”到了学生心中,让“思维、鉴赏”这些能力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实体现出来。
语文教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引领学生在教学中探究、体验、感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于老师又设计了“两位诗人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一问题于老师说,阅读古诗文要借助注释,还要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时代文化。他用幻灯片展示陆游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趁机教育学生在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的同时还要学习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虽然是小学语文课,但是笔者认为对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于老师这节课凸显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在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同时于老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意识,这正是育人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