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早期民主革命活动家杨愿公

2018-12-01 02:04
西江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盟会梧州袁世凯

陆 欣

杨愿公(1886年~1956年)谱名毓灵,字愿公,号杨祜,广西容县六王镇尤华村人。杨愿公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早期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杨愿公在民国初期先后担任广西民政厅长、财政厅长,广西代省长、主席等职务,曾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衔。

清末时期,杨愿公先后考入梧州国民学堂、广州岭南学堂、北京汇文大学(燕京大学前身)。他在当时推行新式教育的学校里读书,成为当年梧州府的新文化人。杨愿公到北京读书后,逐渐看清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局势变化,就跟着恩师胡汉民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一系列民主革命活动。1956年6月4日,杨愿公病逝,终年70岁。

1 9 0 4年2月,广西第一所民办新式学堂——梧州国民学堂开学招生,杨愿公以优异的成绩入学。后来,在梧州国民学堂当老师的胡汉民回广州教书,杨愿公就跟着他来到广州岭南学堂求学,并在这所新学堂里继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教育。此后,胡汉民前往日本留学。

杨愿公在广州学习一年后,又转到北京汇文大学读书。在北京期间,他目睹清朝内政失纲,救国无力。1907年,得知胡汉民从日本留学归来,杨愿公随即辍学南归,回到广州跟着胡汉民加入中国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

1908年5月,孙中山派原梧州国民学堂的老师、广西同盟会会长刘崛从日本东京回国,负责筹划广西的武装起义。起义的计划是先策动组织梧州、浔州(今桂平市)和柳州各地防军和会党在梧州起义,再带动整个广西起义。孙中山同时还指派原梧州国民学堂的老师陆爱唐从香港回梧州,协助刘崛筹建广西同盟会,筹划梧州武装起义。同盟会总部随后派遣了许多广西籍会员回广西各地,加紧联络地方革命力量,密谋响应起义,并确定以梧州为广西同盟会的活动中心。

刘崛、陆爱唐是杨愿公的老师,他们回到梧州后,首先召集原梧州国民学堂的老师和学生,把同盟会的会员作为骨干力量,按照孙中山的指示着手开展工作。在刘崛的领导下,当年梧州国民学堂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民主革命活动,杨愿公也参与其中。

当时梧州知府李开侁对革命党人盯得很紧,刘崛在梧州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好几次的行踪险些暴露,刘崛只好退到梧州周边的县城去开展工作。刘崛联络浔江、桂江一带的义士、会党,使他们成为配合起义的武装力量。刘崛同时还委派陆爱唐、杨愿公等一批同盟会会员,负责筹划梧州武装起义的前期准备工作。

1908年8月,刘崛、叶军国、陆爱唐、杨愿公等同盟会会员,在梧州市区内和浔州(今桂平市)的大湟江口分别设立广西同盟会机关,负责联络革命同志,动员梧州周边的义士积极参加武装队伍。杨愿公一方面在梧州城外协同刘崛、陆爱唐、叶军国等人,亲自冒险入山动员浔州绿林首领陈狂六及郭三,为促成桂平大湟江武装起义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另一方面还在梧州城内协助同盟会机关做好接待联络,以及购买枪支弹药的工作。

当时,位于梧州会馆街(今梧州市五坊路)的义兴洋杂货店,是容县陆家人在梧州开的商行。1908年夏天,陆爱唐、杨愿公将这个商行作为梧州同盟会开展活动的秘密据点,把从广州、香港购买回来的枪支弹药,藏在义兴洋杂货店的货物里运回梧州。为配合刘崛组织武装起义,陆爱唐与杨愿公等人多次从梧州送弹药到桂平、平南接济会党民军。但是,桂平大湟江武装起义前夕,因浔州绿林首领陈狂六部受清军袭击,起义未能如期举行。

1908年11月,光绪帝及慈禧太后相继死亡后,刘崛、陆爱唐和杨愿公再次动员浔州绿林首领乘机起义,在浔州谭线村与莫荣新所部清军激战数日,因清军势力太强大,刘崛他们率领民军退避山林,保存实力,以图再次起义。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再次遭破坏,致使刘崛所率民军陷于孤立无援境地,被迫将军队解散。

1911年初,孙中山派原梧州国民学堂创始人陆宠廷从南洋回到容县,负责策动玉林地区的武装起义。梧州(当年容县归属梧州管辖)的同盟会会员积极参与了玉林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刘崛派杨愿公、吕清夷、梁吉云带领一批同盟会骨干人力,到容县支持陆宠廷开展工作。

陆宠廷回到容县石寨乡龙胆村后,马上组建反清武装,当时苦于没有经费招兵卖马,他就动员族长把族上用来祭祀的30多亩公产田卖了,用卖田款充当经费,一下招来了70多人,组建起武装队伍。

1911年5月,陆宠廷根据孙中山指示,与杨愿公共同策动陆川、博白、北流的民军会党攻打玉林,在玉林打响桂东南起义的第一枪。陆宠廷、杨愿公、陆更存等负责从北流方向攻打玉林;吕清夷、梁吉云从陆川、博白北流方向攻打玉林。陆宠廷、杨愿公带着民军队伍从容县出发一路攻打到北流县。北流县令闻讯后,惊慌失措,急忙逃走。

陆宠廷率领民军打到北流县城后,他让杨愿公守在城外,自己到北流县城内劝清朝官吏“独立”。清兵故意打开城门,假装答应对话,引陆宠廷进入城内。杨愿公建议陆宠廷不要轻敌,小心为妙。一向勇敢大胆的陆宠廷大声说道:“这县城不过一个小小的田头窝,能淹死人吗?”他只带卫兵李桂藩进入城内,试图打开监狱,释放犯人,驱逐清朝官吏,以扩大革命影响。但让陆宠廷没有想到的是,北流县令虽然跑了,但他的部属事先早有准备,埋伏在城门边,一见陆宠廷进城,就马上关闭城门。结果,陆宠廷孤立无援,被清兵擒获,惨遭杀害。清兵还将他的头颅砍下,掷出城外。起义队伍的民军见状,无不悲痛万分,杨愿公马上指挥起义队伍向北流县城发起猛攻。

此时,陆荣廷操纵下的广西军政府惶恐不安,立即致电梧州军政分府宋统领、容县李管带、保安所长黄玉潘,命令他们带兵严加剿办起义军。在大批清兵的包围下,民军进攻玉林失败。杨愿公、陆更存等一批同盟会会员被通缉,杨愿公、陆更存只好带着一批起义人士离开了广西。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以后,杨愿公在广州任同盟会主办的《南华日报》总编辑,他充分利用和发动新闻媒体抨击袁世凯侵吞革命成果、破坏革命的罪恶行径。

1912年3月,袁世凯篡位,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残杀革命党人。袁世凯上台后,靠镇压革命人起家的军阀龙济光立即投靠袁世凯,随后他被调任广东陆路提督兼警卫军副司令。为控制广西,袁世凯将龙济光调往梧州,并为其补充大量武器装备,使龙济光的实力大增。袁世凯免去胡汉民、陈炯明两个都督之后,任命龙济光为广东宣抚使,龙济光趁机将军队扩充为两个师一个旅,依靠武力控制了广东政局,镇压革命党人,很快成为独霸两广、显赫一时的军阀。

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主张用武力讨伐袁世凯。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广东革命党人纷纷宣布讨伐袁世凯。革命党人开展暗杀活动,除掉镇压革命的刽子手,暗杀龙济光是同盟会分派给刘崛和杨愿公的任务。随即,刘崛和杨愿公从广州秘密携带炸药回梧州,准备伺机炸死龙济光。有一天,他们得知龙济光准备乘船离开梧州,杨愿公和几名同盟会会员埋伏在码头周围,当龙济光和随行人员走下码头,他们就把炸药包扔向龙济光。但是炸药爆炸的时候,只炸伤了龙济光身边的几个保镖,龙济光逃过一劫。

“二次革命”开始后,杨愿公电请广西都督陆荣廷出兵讨伐袁世凯,但陆荣廷为了私利而选择支持袁世凯,革命党人讨伐袁世凯的计划落空。

1914年,袁世凯下令通缉杨愿公,杨愿公即随革命将领朱执信等一批革命仁士出走南洋,到东南亚各国宣传革命,撰写文章,在星洲《国民日报》上抨击袁世凯窃国罪行。在出走南洋的两年内,杨愿公又与朱执信等革命仁士奔走南洋各地,为革命筹款。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此举遭到全国人民的极力反对。杨愿公不仅利用新闻媒体抨击袁世凯,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对袁世凯的社会活动。

1916年2月,杨愿公从南洋经香港回国。杨愿公又多次告知陆荣廷,袁世凯下台的日子不会太久了。陆荣廷见袁世凯大势已去,采纳了杨愿公的劝告,在3月15日宣告广西独立,并通电加入反袁行列。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再次出任总理,北京政府仍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北京政府段祺瑞特任龙济光为广东督军兼广东巡按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获知消息,孙中山怒斥龙济光的暴行,称龙“在粤三年,无恶不作”,号召各方以武力驱逐龙济光。广东各界纷纷致电北京当局,要求罢免龙济光。杨愿公在广东参加了讨伐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战役,曾组织桂军、滇军与龙济光部多次在粤东交战,迫使龙济光卸去广东督军之职。龙济光率军撤出广州城,败退到琼崖(今海南省),从此结束了他在广东的统治。

1917年,杨愿公任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潮梅督办署总务处处长。1918年~1921年,杨愿公先后任担任过广东梅县、新会县,福建和平县、宇洋县等四个县的县长,后又奉调任宣抚专员。此时,杨愿公虽然在外地任职,但还是很关心广西的局势。当年陆荣廷接受黎元洪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占据两广,拥兵5万,成为两广最大的军阀,杨愿公多次劝诫陆荣廷不要与革命党人作对,要认清形势。杨愿公得知粤军准备讨伐陆荣廷,当即写下万言书寄给陆荣廷,劝陆荣廷撤军离粤,但陆荣廷没有听杨愿公的忠言相告。

1921年4月,孙中山命令粤军援桂讨伐陆荣廷,陆荣廷的桂军节节败退,梧(州)、桂(林),柳(州)、邕(南宁)相继为粤军攻占。杨愿公又奉调参与讨伐陆荣廷。

1921年11月,孙中山重回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陆荣廷投靠吴佩孚,企图获得直系支持,反对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杨愿公又再三告诫陆荣廷,指出他在两广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也没有后路可退了。杨愿公的再三告诫很快应验了,陆荣廷兵败如山倒,失势下台后逃到上海,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陆荣廷后来也常回忆说,如果当初能听一次杨愿公的劝告,晚年不至于过得那么凄惨。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7月28日,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8月11日,马君武在南宁正式上任当省长,他任命杨愿公为广西政务厅厅长、财政厅厅长。

当时的广西,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已经垮台,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羽翼未丰,各种旗号的地方武装纷纷割地自雄,广西面临着军阀横行、兵匪一家、盗贼峰起的混乱局面,时人比喻广西为“洪水过后的灾区”。杨愿公看到手无一兵一卒的马省长政令都不能出省城南宁,心急如焚。为扭转此困局,马君武决定把广西省府从南宁迁到梧州,以便就近联系广州军政府并得到其支援。

1922年4月,41岁的马君武率卫队及随员一行人乘船下梧州。当时马君武率广西省政府部分职员和卫士一营约500人,携枪械数百支及现款数万元,分乘两艘电船撤离南宁。在行驶到贵县(今贵港)罗泊湾江面时,马君武一行人遭李宗仁部营长俞作柏袭击,造成马君武随员及卫士10余人死亡。

在这次激战中,马君武失去了对其来说最重要的人和物:一是他至爱的女子彭文蟾,二是他的留德同学兼挚友石楚,三是他多年来呕心沥血写就的书稿,这一意外的毁灭性打击,使得马君武一到梧州就下广州向孙中山辞职。马君武决心退出政坛,由广州赴上海寓居。

1922年5月22日,马君武致电广州政府辞去广西省长职务后,广州政府命杨愿公任广西代理省长。当时陆荣廷在广西各地残部欲东山再起,孙中山任命杨愿公为中央直辖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用武力维持广西局面。

1922年5月,黄绍竑以统领名义率该部千余人辗转至容县归附李宗仁,李宗仁部实力大增,由两个支队增为三个支队,李宗仁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司令。李宗仁、黄绍竑的合作是“新桂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一步。1923年,杨愿公觉得自己缺乏领兵经验,遂自请辞去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的军职,孙中山改任杨愿公为国民政府广州大本营参议,后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议。

北伐期间,杨愿公留守广州大本营。1929年,杨愿公回到广西,出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广西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省党部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杨愿公留守广西省城南宁,为广西开展抗日宣传做了大量工作。1944年底桂林沦陷后,杨愿公曾回容县乡间居住。

1945年夏天,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专门派人到容县,邀请杨愿公到重庆,就任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杨愿公担任委员期间,参与中国国民党南方革命时期档案的撰写和收集工作。杨愿公和委员们把兴中会、同盟会创建与中华民国建立时期(1894年~1912年8月)的史料资料进行认真收集。他们在这时期收集的史料,主要包括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如乙未(1895年)广州之役、庚子(1900年)惠州之役、丙午(1 9 0 6年)萍浏醴起义、丁未(1907年)黄冈起义、惠州之役、绍兴起义、安庆起义、钦州防城之役、镇南关大捷、戊申(1908年)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安庆之役、庚戌(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辛亥(1911年)黄花岗之役、孙中山伦敦蒙难、苏报案、辛亥武昌起义与各省光复、南北议和、孙中山回国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各地革命团体建立与地方革命活动、华侨革命活动等。

杨愿公和委员们还把国民党南方革命时期的档案也做了收集归档。这时期档案主要内容有:宋教仁被刺案、国会成立、孙中山领导讨袁二次革命、民初各政党成立、袁世凯复辟与各地反袁斗争、护国运动、陈其美被刺案、护法运动、孙中山在上海著书、华侨参加革命活动、粤军返粤与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第一和第二次北伐与东征、陈炯明叛变与孙中山广州蒙难、陆海军大元帅府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黄埔军校创办、孙中山北上与病逝、西山会议、上海“五卅惨案”、平定杨刘叛乱、广州沙基惨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伐战争、地方革命史料与华侨资料等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迁都南京,杨愿公也跟随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迁至南京。

杨愿公撰写完国民党南方革命时期的档案后,于1947年南下广州,在惠吉路住下。当时他家庭生活费用开支不足,仅依靠干儿子余汉谋每月供给的三千元港币,才能维持日常生活。当时湖南省主席程潜曾函请他赴湖南共商大事,也多次资助杨愿公的生活,但杨愿公还是婉言谢绝。1949年冬天,杨愿公携部分家眷寓居香港,后受聘为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54年1月,杨愿公递补为(台湾)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杨愿公从香港赴台北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从此定居台北。

1956年6月24日,杨愿公在台湾病逝。

猜你喜欢
同盟会梧州袁世凯
中共梧州城工委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等候袁世凯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