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诬告”营造良好环境

2018-11-30 02:31:26陈啸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开拓者笔者干部

陈啸

最近,一篇《干部被举报侵占公款,上海金山纪委出面澄清:没有的事》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通过搜索关键字“纪委澄清”,笔者发现不仅上海的纪检部门在这样做,全国多地的纪检机关都在为遭受不实举报的单位和个人澄清正名,为干事创业有担当者撑腰鼓劲。这种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做法值得大力点赞。

许多地方确实存在写举报信诬告整人的歪风。比如,平时风和日丽、一团和气,但遇到干部提拔,举报信便纷至沓来,搞得纪检部门一阵忙活。虽然其中不乏正直之士为了阻止某些干部带病提拔而仗义执言,但也混杂着不少心怀鬼胎、混淆视听并企图浑水摸鱼的诬告和栽赃。本文只谈诬告。

笔者分析,诬告方与被诬告干部间主要存在两种可能的联系。一种是动奶酪关系,即被诬告干部动了诬告一方的奶酪,得罪了诬告者或者损害了诬告者的利益,尤其是不当利益。诬告者选择某一关键时刻对被诬告干部打击报复。比如法官断案后被诬枉法裁判、公安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时被诬野蛮执法、城管拆违后被诬侵犯私人财产。各种不容私情的秉公执法,都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不当利益。

另一种是挡道关系,即被诬告干部挡住了诬告一方的道路,妨碍其升迁、调动,或者在实际工作中表现比其好,对其发展构成潜在竞争等等。诬告者通过扯住竞争对手的后腿,以达到自己获得机会的目的,其背后的阴暗心理可想而知。若让诬告者得逞,给用人单位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失实的诬告,像是一盆又黑又臭的冷水,不仅会浇灭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还会把原本“清澈”的工作环境搅扰得乌烟瘴气、浑浊不堪。其危害不仅在于对被诬告者个人可能造成的名誉、前途、心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伤害,更严重的是不公正处理以及对诬告的纵容给组织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一旦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所有个体的价值观都会发生扭曲,大家都会把大量的精力从一门心思干工作转换到防范戒备或是依样画葫芦的循环当中,从而给集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诬告之所以还能横行,恐怕还是出于其成本较低、惩治手段不足而一旦成功收益较大的缘故。

要整治诬告,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澄清力度、加強对诬告者的惩戒以外,还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要把握好了解情况与调查问题之间的尺度。接到举报后,组织以一定形式了解情况是惯例,被了解对象不必背负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但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了解情况和调查问题完全不同。比如,在对被诬告者了解情况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采用宁可信其有甚至是与调查违纪一样的态度和方法,令被了解对象产生误解、委屈、甚至是失望的情绪。结果往往虽然最后搞清楚被调查对象是无辜的,但仍让人有被认定是违纪犯错而接受调查的感觉,挫伤了干部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是要利用澄清尽可能还受诬告者清白。被诬告者本身已是满腹委屈,诬告信息的扩散还会使其他人对被诬告者产生怀疑和误解,潜在的负面影响很大。对于被诬告者而言,越及时、越权威的澄清对其帮助越大。因此,得出结论后应及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澄清,切忌澄而不清,或者调查结案根本不予澄清、不给结论的情况出现。

三是要避免出现纵容诬告者、助长诬告滋生土壤的消极结果。对于蓄意的诬告,党纪国法都有追究责任的规定。但相关规定中认定的程序较为复杂,实际操作案例并不普遍。建议至少可以从公开相关信息入手,让受诬告者知晓相关信息,以便其保留向诬告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权利。

改革创新需要担当者、奋进者、开拓者,更需要有培育担当者、奋进者、开拓者的土壤和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公平公正的发展土壤正是奋进者、担当者所需要的环境,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营造的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奋进者护航、为开拓者背书,不能仅停留于口号,而应真正落到实处。笔者欣喜地看到,各级纪委已在积极行动,笔者希望更多的部门能够参与到这场为改革创新营造土壤和环境的行动中来。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

猜你喜欢
开拓者笔者干部
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傅和亮
华人时刊(2023年9期)2023-06-20 08:31:36
汤淑兰:海外中医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24
雪佛兰开拓者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北美洲的开拓者
小布老虎(2016年4期)2016-12-01 05:45:55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