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年开展的一项校园欺凌在线问卷调查显示,在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中,有68%的受访中小学生表示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在这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对此“心生恐惧”,然而,大部分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时,会采取回避或忍受的态度。据了解,校园欺凌事件主要发生在校内的厕所等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地方。70%以上的学生称,学校附近的胡同、小区等偏僻的地方也不安全。面对校园欺凌,学校老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同学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家长教育被欺负的孩子“打回去”,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吃亏。但问题是,这并不利于冲突的解决,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還可能让校园欺凌事件增多。
防止校园欺凌、伤害,家长的第一要务就是告诉孩子,受到欺负、伤害后不要怕,要大胆地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校园欺凌案的调查显示,一些学生长期被同学欺凌却不敢告诉父母、老师,其原因是受对方威胁不能告诉父母、老师,或是告诉父母后被训斥。
其次,孩子被欺负时,家长要学会理性处理,讲道理、讲规则。一方面,要听孩子解释,让他说清楚事件过程,为什么会被人欺负。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判断这一事件中,究竟谁对谁错,甚至有可能是“被欺负”的孩子自己事先惹事。假如父母听到孩子哭诉自己被欺负,就让孩子打回去,那有错在先的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会被纵容,孩子也会学着说谎。
另一方面,家长在听完孩子哭诉后,要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自己孩子的倾诉是事件的一个版本,还要听另一方的陈述,以及其他同学的说法,这样才能了解冲突的全貌、性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孩子们进入幼儿园的第一课,老师们就应该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能伤害别人。这方面的教育应持续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如果在处理冲突事件时,老师采取错误的方法,就可能对孩子进行反教育,把社会描绘为“丛林社会”,等于鼓励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在孩子心中种下暴力种子,让校园充满暴戾之气。
很多告诉孩子被欺负时要打回去的家长,其实也是出于对当前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无奈。而事实上,当前校园欺凌、暴力案高发,与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有关。在发生校园欺凌案后,没有公开、透明地对事件进行调查,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理与规则教育,结果导致学生的规则意识模糊。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是需要学校老师、家长投入长期的耐心的。相对于听孩子倾诉、双方父母沟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来说,让孩子打回去是最简单、直接的,但也是粗暴的。治理校园欺凌现象,需要的是理性的规则教育,而非粗暴的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