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
将机器臂穿戴在身上,可以轻松举起60公斤货物,这是一个90后年轻人的创意,他叫王潮,开创了国内研究机器臂的先例,公司获得天使人投资,市值高达1亿元。
王潮是个机器迷,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钢铁侠》。电影里钢铁侠的盔甲无所不能,受盔甲的启发,他想到做机器臂。
他反复地看了几遍电影,记住了钢铁侠的外形,然后到處买材料,再进行组装,机器臂做出来了。他安装了一些电器设备,由于知识所限,机器臂动不起来,只能是一个普通的玩具,见他这样投入,父亲将他送到北京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理工方面的能力。
有了老师的帮助,王潮把方案推倒重来,他花了数天时间设计,画了多张设计图让老师提建议。老师建议在机器臂里安装微型电缸和肌电传感器,可以让机器臂动起来。他重新修改了设计,预留了电器安装位置。新的设计方案老师非常认同,让他按照这个设计制作。
王潮浑身充满激情,成天想的是机器臂。那时他上初三,面临着中考压力,既要学习,又要研究机器臂,时间不够用的,成绩有些下滑。王潮只有每天很早起床,每夜睡得很晚,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全投入到研究中去。
学习高度紧张,机器臂的研究不能落下,他两者兼顾,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学习成绩上去了,机器臂也制作完成。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机器臂最终成型,穿戴在身上,可以做单手引体向上。高中三年,学习之余他一直在研究机器臂,为机器臂增加新功能。
高考后,他如愿考进华中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学老师很看重他的研究,如果将机器臂加以完善,将来得到应用,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干体力活的工种。王潮看到很多快递员,扛着笨重的东西上楼,非常费体力,他们最需要这种设备。将来技术成熟,还可以用到急行军部队,他们的装备也很重,将机器臂膀穿戴在身上,可以减轻体力的消耗,将体力投入到实战中,胜算的把握就更大。
在王潮的牵头下,学校组建了机械外骨骼小组,吸纳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些专家教授也参与进来,最多的时候成员超过50人。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王潮的信心更足了,除了研究机器手臂,他还研制了一款增强脚步弹力的外骨骼机械。他亲自穿上装备试验,当他跳到2米高时,从空中重重地摔在地上,导致肋骨骨折。
养伤的那段时间,王潮考虑了很久,他决定休学创业。公司成立后,他是公司年龄最小的CEO。因为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不仅有曾经在奔驰、GE等大公司上班的职员慕名前来,还有来自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他们看重外骨骼机器人的未来,主动降低薪资跟他一起创业。投资人也很看好他的项目,首轮投资500万元到位,公司估值达1亿元。
有了高级人才和资金,研发取得了突破。专门针对快递小哥的机器臂研制完成。快递小哥穿戴好装备扛重物上楼时,感觉一点不累,反应效果特别好。产品批量生产后,京东成为第一个用户。
如何让机器臂接入人脑,受大脑的控制,成为可以思想的机器臂,实现脑机结合,是王潮正在努力的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刘谊人摘自《东方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