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引用优秀诗词,还曾亲自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情真意切、质朴动人,人们纷纷为之点赞,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明志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古典和现代的优秀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学好用好优秀诗词,对于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固根守魂强筋补钙,提高素质,早日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学好诗词,助力培养维护核心,紧跟党走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知识渊博,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在学习和运用优秀诗词方面为我们新时代大学生作出了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既有很强的感染力,又有非常的穿透力。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伊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国的过去、现在,并用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国的未来。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指出, “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脱口而出汪国真的诗句: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等等。
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情感的宣达。习近平同志引用的诗词既紧贴现实,又跨度很大,范围很广,上到《诗经》,下到现当代。有诗人写的,有政治家写的。向习近平同志学习诗词,现实感要强,知识面要广。他引用过的古体诗词,爱国、忠诚、清廉、奉献、民生关怀、战略眼光是最感动人的地方。这需要对古诗词娴熟的掌握,以及登高望远的博大胸怀。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特别是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同时,把学习习近平同志引用过的及自己创作的诗词,和学习英烈.先进模范人物的诗词等结合起来,一定会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真理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忠诚核心、爱戴核心、紧跟核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承担使命,接力奋斗,争做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学好诗词,助力培养报劾祖国,振兴中华的奉献精神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他通过抗金路上的种种感怀向后人展示了要把握岁月,不能等到白发仍旧碌碌无为。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感受到了岳飞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始终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世代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炎黄子孙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当时祖国灾难深重,自己面临人生选择。全词刚健道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展现出作者蔑视权贵,不为名利所动,—心救国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
每当翻读中华民族故往今来,仁人志士抒发爱国和人生抱负的诗词,总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感觉到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呼吸着英雄的气息前进,我们浑身便会充满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优秀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中,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有威武不屈的英雄,有为民赴死的英雄…这许许多多优秀的华夏儿女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学好诗词,助力培养发奋学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对于做学问搞学术研究的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后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理解,作过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这就是我们当代人所说的精益求精。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代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同样是告诫我们新时代大学生,不发奋学习,精益求精,注定不会有所作为。
学好诗词,助力培养拓展视野,激发灵感的创新精神
我国许多的科学家不仅拥有丰富的科技学识,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学习、运用和创作诗词,帮助他们拓展了视野,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灵感,增加了他们工作的乐趣。
彭桓武、陈能宽两位院士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获得者。两人喜好格律诗词,诗文唱和打了十几年交道。1996年底,彭桓武给陈能宽去信,内附集句对联的上句:“回顾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彭桓武随后应和寄去下联:“俯瞰洞庭湖內外,乾坤日夜浮: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上联巧借了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下联妙应了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妙趣横生。显示了两位院士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我国有一批科学家,虽然从事不同的学科,取得了非凡成就,但同时还写得一手好诗词,就连文学家都要甘拜下风!如王绶琯、阚家奠、胡先骕、石声汉、吴寿彭、顾毓琇、翁文灏、杨钟健等等。认真研读他们的作品,对我们大学生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启迪。
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指出,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难免有历史局限性。诗人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写作必须要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特点,大胆创新,才能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年轻人是创新的主力军,用“创新”铺好“中国梦”道路,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创新”让“中国梦”绽放得更加美丽!
中国的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在我们大学生补钙强身方面,具有独特功能。我们在学习各门功课之余,有计划钻研优秀诗词,必将会极大地提高精气神。激励我们发奋学习,博学多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用行动谱写出青春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