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华
摘 要 数学具有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动口说的方法,调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关键词 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激发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244-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发现但凡能在课堂中善于动口说的学生,他的思维能力、数学兴趣、数学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也让我明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口说的重要性。一、让学生动口说是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在于交流,而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有效地组织让学生动口说,以往的满堂灌均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模仿,谈不上动口说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荡然无存,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说,以学生说出的问题、思想、方法、甚至错误为契机,适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共鸣,这样还可以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动口说自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真正贯彻《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二、让学生动口说是师生关系融洽、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一节课某某班级没有一个同学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坐在那儿象木头一样。”我想这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的表现,平日里,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是否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学生解题错误、回答不正确,甚至犯错误时,教师是否也能尊重他,甚至于将他的错误回答变成一个亮点呢?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动口说。其一、学生动口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学生渴求的,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教育情境,使学生的心态和思想不受拘束,同时会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去学习、去研究、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二,让学生动口说足以表明教师能真诚地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是课堂学习活动中知与情的统一。其三,学生敢于动口说足以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试想一个不喜欢教师的学生能愿意与你分享他的观点吗?可以说他能动口说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肯定,一種鼓舞,甚至于把教师当作朋友,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人,他愿意与你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让学生动口说是教师教案设计、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展现一堂好课的背后离不开课前精心而周到的设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一个概念到一个习题的处理,从一节课的重点突出到难点的突破,有学生动脑想的内容,动手写的内容,当然也要有动口说的内容,比如我们呈现问题的方式,如猜测、想一想怎么做,要注意什么?你对这个解题过程满意吗?谈谈你的收获等等,可以说让学生动口说是对教师教案设计的一个考验,备课不仅心中有知识,还要心中有学生,学生能动口说赋予了一堂课的生命力,更是对教案设计的一种肯定。例如:教师在讲评有些易错的问题时,对学生表达的思想观点不要急于作出评价,而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将错就错。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引导他们发现矛盾,将问题剖析得一清二楚,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让学生动口说有时未曾想到的问题,学生突然提出来,有时学生的质疑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等等,但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动口说,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及时反应、机智地处理;另一方面,学生的动口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应变能力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做好课后反思,把平时的观察记录下来,使自己的应变举措与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久而久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让学生动口说是学生喜欢数学、积极进取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个别学生上课没精打采,甚至于有时打瞌睡,面部毫无表情,这些信息无疑表明他们厌烦数学,教师该从哪儿下手呢?一方面疏通学生心理,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动口说,“动”是探究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最鲜明、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建构、知识的应用都必须在一定的活动中得以完成,学生能动口说,说明经历了心动和脑动,能在课堂上动口说,表明了他们喜欢数学,他们愿意学数学,这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敢于动口说,还要乐于动口说,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综上所述,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能让学生动口说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将课程标准从实质上得到落实。参考文献:[1]华东师范大学情报研究所编.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2]初中版中国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数学教育.[3]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