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
摘 要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数学教师们也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关键词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183-01 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教师对学生分组要认真研究设计,按照每组成员的个性、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成绩、性别等来设计分组,如以4人小组来说,应该有2名优等生,1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另一方面,还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可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讨论的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1.在新授时尝试小组合作。如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小组中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由此,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创设一个情境: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三个同学当客人,一个同学分糖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出现这几种情况: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提出问题: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3.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在学习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4.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面积的公式、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等。三、树立团体意识,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的互助、支持很重要。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还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而且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四、师生通力合作,熟练掌握合作技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以这样规定: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體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总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