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凤萍
摘 要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主体之间的平等融合,这是对对话的过程的强调,强调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对话”的实质我们应当准确的把握,不断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实践,这样才能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真正的实现。
关键词 平等;对话;实践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57-01
学生和文本对话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中心,其他对话都是未能能够给学生的个体阅读造就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而不是代替学生去阅读。在传统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对话教学”仅仅是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状况下停留,这样就不能把对话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了。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奠基作用及其多重功能,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作用。这样的地位就不会因为社会的繁荣、实际的更迭、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被动摇。语文是如此的重要,小学的语文教育作为基础的基础更加是任重而道远。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教育,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底蕴在其中被积累。本身它就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存在,人们都是需要在运用实践,交流对话,理解欣赏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语文学科为对话创咋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因为他的独特性。亦对于对话教学的必要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为对话的教学提供了可能性的是语文学科的自身的教学任务,而且对话本身也对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对话的可能提供重要的保障的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及培养。一切对话无论是否可言说,话语或文字的,最终表达的承载体都需要一种符号的系统。否则这些都会变成镜花水月。当然可能也有人觉得这一切是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或者公式等的非语言形式来表达出来。但是这些形式的事实意义只能在某些有“共同语言”的领域才能够存在。表达方式要有一定的意义,应当是能被别人理解的。汉语言文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才是共同的语言。
其次,语文学科其本身的模糊性和人文性,提供了对话教学的必要性。语文学科不能够表达的精确像数理学科那样,逻辑性强、分类明晰,而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例如在语文中会有一些词语有很大差别的褒义和贬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又比如许多的词语、表达方式要在不同课文中多次的出现,让学生能够体味到不同语境下的意思,在自己的生活写作中不停地体验才能被真真的理解与应用。
再次,在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的就是对话。语文不仅能够交流情感思想,也是能照人的生存方式、生存条件、生存空间。语义教学应当将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从而“透过生命的各种表现形式去把握其中展现的生命的意义”,完成塑造人的心灵。这样既把语文教育的生活的意义进行强调,又能够吧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进行强调,让学生能够实践“语言不是已完成了的产物而是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这一类科学断言在对话中,使得学生健康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在对话和语文教学的互惠管理的促进作用下。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一)对话主体单一
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自己的问题来统治,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进行师生间的对话,但在实质上仍然是学生的鼻子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一步一步地向老师所期盼的那个结论“主动的”沿着其思路走去。教师的知识垄断、行为控制、话语霸权,使在课堂上学生害怕提问,不敢也不会对话。这样的对话是一种模式化的表演罢了仅根据这教师的牵引来进行。
(二)对话内容脱离文本
学生有着比较活跃的思维,几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就容易跑偏,若任由发展都不一定会被随意的拉去哪里,拉家常就变成了对话教学的方式,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应该全盘否认,硬性的将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思维看齐,但是一定要对学生的过分思维进行制止,将对话方向适时的引导回来,不能够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三、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改革意义
(一)加大培训力度
学校领导、教研培训部门等应当对实践的研究和对话教学理论进行加强,针对在对话教学中一线教师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讲座与培训。整理出对话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案例或者成功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学习。
(二)提倡反思性学习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停地思考自己在教学上的失误并且加以改正的教学的方式即是反思性教学的意义。改进型的教学是反思性教学的意义,强调了在失误中寻找进步,并强调了教师的不断的学习能力。教师是教学上面的实施者,起着对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教师讲课的声音以及少数的学生的发言还有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存在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少能够将学生的創造性以及主动性激发出来。所以对于教学课堂的转变势在必得,“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坚持,参与各种培训与积极和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不停地加强对自我的学习和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对话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并和谐的师生间关系,同时认真的对学生的心声进行倾听,学生的个性需要被尊重,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对话”。当学生感受到自身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在课堂上面敢于提问、积极思考了,那这样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参考文献:
[1]尤月兰.小学语文有效对话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07):52.
[2]程华.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学周刊,2017(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