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初探

2018-11-30 09:10史晓明余晓敏
测绘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湖北省预警

洪 亮,黄 露,史晓明,余晓敏

(1. 湖北省航测遥感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 湖北省测绘工程院,湖北 武汉 430074; 3. 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恶化、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1]。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2]。

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支点[1]。湖北省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国土空间自然禀赋优势明显[3-5]。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加速,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大,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该区域的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成为制约湖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因此,如何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格局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探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对于促进湖北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对其他区域省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的意义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即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稳定态势的条件下,该区域范围能够承受的最大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即在科学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空间内,对资源环境超载区进行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1)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自然环境资源分配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资源环境等战略性储备的使用情况也会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6]。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建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7-8]。

(2)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可为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开展对区域国土资源开发情况的综合评价,对各类区域空间国土资源的特征、承载力等进行深刻了解,深入挖掘区域资源环境超载问题的原因和根本,能够为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3)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以促进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能够积极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合理地规范国土资源开发秩序,有效地控制资源开发强度,使得各类资源开发活动限制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以内,有利于推进资源环境、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

2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构想

2.1 工作目标

建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合理地规范国土资源开发秩序,有效地控制资源开发强度,使得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以内,能够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资源环境提供有力保障[10-11]。根据湖北省区域资源环境特点,研究建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最终实现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构建。

2.2 工作内容

2.2.1 开展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工作

根据湖北省资源环境的特点,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开展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单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科学评估主要包括对陆域国土空间和海域国土空间进行评价。根据湖北省的实际资源环境情况,仅开展对湖北省陆域国土空间的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基础评价包括对湖北省内的水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进行评价[12];专项评价包括对湖北省内的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种植业地区、牧业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评价[13]。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的有针对性的要素指标来进行测定与评价。

图1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陆域评价指标体系

(2) 集成评价。基于陆域评价,遴选集成指标(如图2所示,由3项指标集成),采用“短板效应”原理确定超载、临界超载、不超载3种超载类型,对超载类型进行预警等级划分(如图3所示),并复合陆域过程评价结果,校验预警等级,最终形成预警等级划分方案。

图2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陆域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图3 超载类型与预警等级关系

(3) 成因解析。结合基础评价、专项评价及过程评价的不同要素状况,针对湖北省的区域特点,解析不同预警等级资源环境超载的原因。

(4) 政策预研。根据湖北省资源环境超载原因,从经济、财政、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根据各类预警等级研究出不同的政策制度,为湖北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措施[14-15]。

2.2.2 建设湖北省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

为确保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建设湖北省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实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监管、动态评价、预警预报与辅助决策分析,从而实现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2.2.2.1 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全覆盖

根据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现状和需求,以该省已有的各类监测站网为基础,基于统一的分布式组网协议,对现有的各监测站网进行接入、整合、联网与统一管理,构建覆盖全省高效运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各类监测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应急保障等国家自主可控技术手段,建立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含有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的传感器监测预警网络,实现全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全覆盖。

图4 湖北省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技术路线

2.2.2.2 监测预警数据库建设

基于国家制定的资源监测、调查、普查、统计等分类和技术标准,结合湖北省各行业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完善,规范各部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数据采集、整理、建库、融合、更新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建共享监测数据的体制机制,汇聚融合丰富、动态的监测预警信息。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融合等技术,汇集水利、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和行业专题数据,建成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与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和分布式协同共享。

2.2.2.3 智能分析与动态可视化平台、政务互动平台搭建

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云计算、遥感、GIS等自主可控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分析与动态可视化平台,提供对已有的单项评价监测预警系统的接入和同步展示,具有基于各厅局、相关部门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功能,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动态监管和辅助决策服务。

基于天地图互动发布平台,搭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政务互动平台,提供定期对各类预警信息的汇总、处理、审核、推送、发布、纠错等功能,提供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展示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的监测预警信息。

2.2.3 建立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价机制

基于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平台的评价结果,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对资源环境的评价,对资源环境超载区域进行一体化实时评价,能够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掌握。

根据各类评价要素及其权重综合集成,得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综合评价结论。将各单项评价结论与综合评价结论进行协同会商与校验,并与各市县的资源环境评价结论进行纵向会商与校验,建立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价机制,对超载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行的限制性措施,从而提高监测预警评价的精度。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探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设的意义,并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思了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的工作内容。为了有效实施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土、环保、水利、农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明确顶层设计负责部门。需要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对工作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顾问组,对该项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2 分期分步实施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是一项长期性的、持续性的工作,今后可能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其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为达到预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期稳步实施,最终实现动态长效监测预警。

3.3 充分利用已有技术

充分利用已有的智慧湖北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时空数据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多部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时空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应急测绘保障技术、自然资源资产监测等自主可控技术,作为工作基础,能够集约高效地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3.4 建立协同机制

(1) 联系工作制。各参与单位根据要求,确定工作联系人。工作联系人对工作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协调与沟通,协助牵头单位对整个项目的推进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数据支持等,为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提供保障。

(2) 统一、完善数据标准。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和湖北省资源环境的具体情况,拟定出针对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协同规范,方便各部门进行标准化实时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协同及分析应用。

(3) 数据协同共享。各部门的分布式数据完成后,需进行共享交换或信息协同服务,提升全省资源环境监测协同共享水平。

(4) 吸纳先进技术。吸引具有优势技术的企业参与到工作中来,研发智能分析系统,对监测预警技术水平进行持续改进、优化和更新。

本文是对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一次设想与探索。目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建立处于摸索阶段,其科学评估方法仍不够完善,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与研究,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湖北省预警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