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凤 李维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小儿急性喉炎是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因小儿喉腔小,喉内黏膜松弛等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当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喉黏膜肿胀易引起气道阻塞,严重影响患儿呼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会严重危及患儿健康甚至生命[2-3]。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多采用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药物抑制炎症,服用抗生素抗感染等方法,疗效可靠,但存在患儿输液配合度较低、静脉用药副作用较大、疗程较长等问题[4-5]。近年来,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在治疗呼吸系统炎症方面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6],但对于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目前国内暂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首次对小儿急性喉炎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旨在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7],方案获得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纳入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特殊症状,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8];患者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5岁;喉梗阻分度Ⅰ~Ⅲ度;患儿家属对此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喉部疾病等所致的喉梗阻者;Ⅳ度喉梗阻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喉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喉梗阻分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退热、补液、抗炎、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并且严密监视患儿的呼吸、心率、脉搏和临床症状等,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1)2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 (<1岁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为1 mg),每日2次,治疗3~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3 g,杏仁5 g,生石膏 8 g,生甘草 3 g,黄芩 3 g,川贝母 5 g。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2~4次口服。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用药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喉鸣消失时间、声嘶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2)实验室指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和 CD8+T淋巴细胞差异变化。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8]后拟定如下。显效:患儿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患儿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好转。无效:患儿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基本症状无消失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比较,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咳嗽消失时间、声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下同
组 别 n 声嘶消失时间 呼吸困难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5 6 2.8 4±0.4 2△ 1.7 1±0.4 2 5.6 0±1.1 0△对照组 5 4 4.4 1±0.9 2 2.4 4±0.5 2 8.0 2±1.6 4咳嗽消失时间 喉鸣消失时间5.0 3±0.7 2△ 3.2 1±0.8 3 6.6 3±1.1 2 4.6 2±1.1 3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IL-8、IL-6、CRP及TNF-α水平比较 见表4。 治疗后,两组IL-8、IL-6、CRP及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L-8、IL-6、CRP及TNF-α水平比较(m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L-8、IL-6、CRP及TNF-α水平比较(m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I L-8 I L-6 C R P T N F-α治疗组 治疗前(n=5 6)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3 9.4 7±3.1 9 3 6.7 2±3.1 4 3 6.9 6±3.1 9 2 6.8 7±3.0 8 3 3.4 3±3.2 8*△ 3 0.9 3±3.0 2*△ 2 5.7 8±2.8 2*△ 1 9.8 9±2.9 1*△3 8.2 1±3.4 1 3 5.4 4±3.2 6 3 7.1 6±3.2 6 2 6.2 7±2.4 5(n=5 4) 治疗后3 0.6 7±3.5 0*3 1.3 8±2.9 1*3 2.5 6±3.4 3*2 1.5 6±3.4 3*
2.4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较 见表 5。治疗后,两组比较,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较(%,±s)
组别 时间 C D 8+C D 3+ C D 4+治疗组 治疗前 3 5.6 2±2.8 4(n=5 6) 治疗后 3 4.4 2±2.7 4对照组 治疗前 3 4.8 2±2.7 7 6 1.2 0±4.9 2 4 7.8 2±3.3 1 6 0.9 1±4.3 2 4 7.5 2±3.0 4 6 2.5 3±4.8 2 4 6.5 2±3.5 4(n=5 4) 治疗后 3 3.5 6±2.6 8 6 3.2 0±4.6 8 4 6.2 0±3.3 6
小儿急性喉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弥漫性咽部炎症,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9]。目前对于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西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气道通畅、抗炎抗感染治疗及减轻黏膜水肿,多选用地塞米松、泼尼松和布地奈德等药物,在急性喉炎发展过程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炎症细胞聚集及浸润,减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缓解喉头炎性水肿,减轻咽喉部的狭窄,快速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作用[10-11]。但上述药物容易在人体内蓄积,长期大量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12]。
小儿急性喉炎属中医学“喉痹”“喉痈”的范畴,本病病因外因多与风、痰、热之邪气侵袭有关,内因则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机多为外感风热、痰热互结、热毒内盛,治法上多以疏风清热、清热化痰、清热解毒为主[13-14]。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中药组成。方中麻黄为君,能宣肺而泄邪热,但其性温,故配伍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更能调和寒温宣降,故为佐使药。诸药合用,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故对于肺热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喉炎等,应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往往能起到良好的疗效[15]。现代临床研究表明[16-17],麻杏石甘汤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的 IL-6、IL-8、TNF-α水平,阻止炎症反应的扩大,改善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18-19],麻黄可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IL-4、FLAP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因此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性喉炎,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可发挥其治疗优势。
本研究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可以明显减少咳嗽消失时间、声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以有效降低IL-8、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布地奈德等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