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成军
(抚顺县国有林场总场,辽宁 抚顺 113006)
森林培育是国家林业资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当前整体社会凸显自然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森林培育具有独特的意义,持续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是重要的社会命题之一。基于此,重点从我国森林培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森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系统的阐述和论证。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森林培育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森林培育能够有效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大大改善现存生物的生活环境。森林培育能够协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人与生物、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该问题本质上是由于我国森林培育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项规划还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实际上,理想状态下的森林培育需要系统而科学的整体安排,最终才能实现林业资源产出和培育双向的高效,否则一定意义上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态破坏,不利于森林培育质量提升。
森林培育工作带有较强的公益性,但是当今的林业工程已经转向商业化,因此森林培育工作鲜少受到注重。目前,我国的发展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产业上,自然在林业发展方面提供的资金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退耕还林工程上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森林培育的需求。再加上落后地区由于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有效进行森林培育工作。所以,在当今呈现出森林培育力度低、林业科研不深入、森林培育技术推广力度不足、森林培育质量差以及营林体制陈旧的现状。
每个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林业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也有所不同。在某些地区的森林培育工作中缺乏经营意识,同时没有提高森林资源附加值的条件,因此,只能处于低层次、低效率的森林培育阶段,导致森林培育效益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工作信心,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导致森林培育效果不佳,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森林培育上的有益经验和先进模式是提高我国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专业技术工作者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和推动我国森林培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化、集约化和定向化发展。
实现森林培育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是提高整体培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我国的林业标准化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起步,已经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但不完善、与目前的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等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在新时期要持续强化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在较为广泛的基础性数据研究基础上建立健全较为完整的数据库,以此作为相应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依据,这是目前最为紧要的命题。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森林培育质量标准体系,一线的森林培育工作才有具体的指导方式,也才具有相应的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目前,科技较为发达,借助高科技的力量以及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林业培育工作的改造与优化,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推动森林培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不断优化营林机制及营林方式,促进技术创新。另外,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基层林业站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巩固发展实体林场,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提供鼓励。
森林经营可以分为4大经营模式,其中包括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生态为主的林业产业经营模式等。随着现代林业地不断发展,我国林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森林培育从以往的单纯获取林产品为目的发展为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产业结构,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显化。森林培育就是要不断调整方向,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并把一些危害森林和人类的活动加以制止,做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步入新常态阶段,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逐渐得到突出和强化,国家从战略层面上持续强化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被全面推广,这是当今的整体趋势。在上述时代背景下,森林培育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和积极推动下,我国的森林培育整体上正朝着科学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方向迈进,在森林管理、培育技术等系列领域取得了不可忽略的成绩。相关单位森林培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不断提升,森林培育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初步显现。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特别是育林技术的不断进步,森林培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森林培育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包括具有相关理论及技术人员在内的各个主体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急需培育森林,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缓解环境压力。目前,森林培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体人员都应行动起来为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大国家森林培育力度,竭尽全力为建设绿色家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