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类型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8-11-30 19:33
教育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名校教学质量改革

中小学名校,通常是指有较高教育教学质量、优美的学校文化环境,并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学校。由于名校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优秀的校长和师资队伍、一流的生源,故常常成为区域教育的典范和其他学校羡慕的对象。考虑到名校的资源状况、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整合情况、学校改革力度等因素,我们将当前我国中小学名校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传统型

这类名校全国各地均有。以各省、市、县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第一高中(或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等为突出代表。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发展差距大,乃至同一地区、距离很近的中小学之间就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拥有丰富的人、财、物资源,且常常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良好的硬件设施、一流生源和优秀师资,故而这类学校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

从这类名校的发展来看,学校各方面一直保持不错的业绩,但该类学校中的某些学校缺乏内在的改革动力,一些学校基本上沿袭以往的办学思路和管理办法,多年来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不少所谓的“名校校训”“教育实验”“学校改革举措”等形同虚设,课堂教学基本上“满堂灌”,教育教学中“知识中心”“教师中心”依然存在,学校的“物质文化”越来越“高大上”,“制度文化”内容日益细化与繁琐。办学的价值追求、先进的管理愿景等缺失,“精神文化”引领明显不足。

“传统 + 改革”型

伴随教育管理权力下移,改革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原本在各地排名“上等”“中上等”的一些学校,由于注重学校改革,向外挖掘各种资源、大力拓展,向内追求内涵发展、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开发了校本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人文、艺术等实践活动,从而使学校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在一些地区崭露头角,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个别学校颇有超越“传统型名校”的发展之势。该类名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数量较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少。

就这类名校的发展而言,虽然人、财、物资源不如“传统型名校”丰富,但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关注各种资源利用和自身内涵发展,从“课程设置”“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传统型名校一样,由于对课堂教学重视不够,导致此类名校中的一些学校仍存在“满堂灌”现象,教学中“知识中心”“教师中心”依然故我,尽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有一定进步,但整体来看,学校实质性的进步不大,发展程度有限。

课改型(或高效课堂型)

2001年以来国家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使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学校为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了适合自己的高效教学模式,重构了学校文化,不仅大面积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校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区域名校乃至全国名校。该类名校在我国中等发达地区相对较多,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少。

从这类学校发展来看,由于缺乏人、财、物资源,再加上生源质量较差、师资状况一般,因而促使其坚定改革信念,乃至破釜沉舟,校长的领导力充分发挥,带领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辅之以“班级及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使原本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了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建设仅关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现状,一跃而成为当地名校,乃至全国名校。

课程整合型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学校深刻认识到,要想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抓住学校的根本——课程,通过改革、完善现有课程,特别是进行学科课程的“单元整合”“一册整合”“多册整合”“多套整合”以及教师“说课标”“说教材”等活动,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从而不仅增加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加深了其对国家课程价值取向、逻辑体系、知识结构、内容布局等的深刻理解,而且也提升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品质的根本目的。这类名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多,中等发达地区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少。

分析这类学校的发展历程,其资源状况尽管不如“传统型”名校丰富,且在当地也仅属“中上等”学校,但通过课程整合、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等途径,有效提升了学校质量、文化品质,从而逐渐进入当地名校行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课堂教学关注不够,这类名校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

“课程整合 + 走班 + 深度改革”型

伴随教育国际化进程,一些中小学积极借鉴欧美学校的成功经验,在尝试“道尔顿制”“兰卡斯特导生制”之后,又进行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深度整合,并大胆采用“走班式”(国内外大学的主要教学方式),由此,显著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些学校看来,单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或课程整合,其关注点要么是学生,要么是教师,都不够全面,要想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统整上述两个方面,并采用新的形式,使学生、教师、教学资料(学校教育三要素),有效、有机、灵活地统一起来。目前这类名校数量很少,主要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就北京地区而言,比较突出的代表就是北京十一学校。

剖析这类名校的发展过程,由于学校重新制定了学校章程,明确了治理体系,实行了扁平化、分布式、分权制、制衡型的学校管理机制,突出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学生会等均拥有切实可行的权力。多元权力主体保障了决策的民主和效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了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和管理制度都始终围绕着“学生个性成长”而合理配置和实施,而且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提升,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优异,学校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使学校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地区名校中的后起之秀,也成为当代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耀眼的名校之星。

名校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管、评、办分离”的持续推进,上述名校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传统型名校。一方面,由于其拥有丰富的资源,一直保持不错的业绩,故这类名校在各地的影响将依然存在,乃至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校缺乏内在的改革动力、忽视周边学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等的认识不足,致使教学“满堂灌”、教师照本宣科、教研活动形同虚设等问题依然存在,进而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么长期处于高原期,要么逐年下降。因此,这类名校也称“逐渐衰落的名校”。对于其未来发展而言,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发展的危机、紧迫,校长应迅速理清办学思路、目标定位,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并以此为核心,加大学校制度建设的力度,实行分权制、制衡型的学校管理机制,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避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第二,“传统+改革”型名校。此类学校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由于其注重学校改革,尽管暂时对课堂教学、课程整合重视不够,但伴随改革的深化,其必然会关注到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重要价值,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超越当地传统型名校的名校;二是学校处于改革的高原期,仅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不再有实质性的进步,从而在维持一段时间之后,逐步退出名校行列。群众所谓的“花架子学校”,常常指的就是这类学校。

第三,课改型名校(或高效课堂型名校)。也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基于这些年破釜沉舟式的改革使学校重新崛起,故这类名校也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课程整合,并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保障多元权力主体的参与、依法办学,从而使学校从单一的“仅重视课改”的名校成为真正的名校;二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高原期,乃至用教学模式固化师生的思维,致使教学“传统不传统、创新不创新”,教师左右为难,“上不来下不去”,学校改革受限、发展停滞。上述两种趋势均已显现,并以后一种趋势为多。

第四,课程整合型名校。基于这类名校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且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故将会在原来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关注高效课堂、走班制教学方式,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由此,不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重构了学校治理结构,实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该类名校也被称为“持续进步的名校”。

第五,“课程整合+走班+深度改革”型名校。基于这类名校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不仅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程整合,采用“走班制”教学方式,而且也构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制度,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配置学校资源、从事各项事务管理,内在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由此,不仅使整个学校的持续发展动力十足,而且也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势必促使这类名校不断深化改革、持续进步、走向辉煌。因此,我们称之为“名校中的名校”“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标杆学校”。

影响名校未来发展的因素很多,且常常错综复杂,故上述分析难免挂一漏万,但无论如何,学校资源状况、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整合、学校改革力度等,都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值得学校管理者斟酌、反思,并有目的地采取行动。

猜你喜欢
名校教学质量改革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拔高卷(B卷)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