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策略探讨

2018-11-30 18:05
教书育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价值观学院价值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2018年预计将达到820万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和特征,可以更好地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

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探讨,学界的认知基本大同小异。如付丹、鲁娜(2014)认为,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1];盖世洲等人(2014)认为,所谓就业价值取向,即是指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对就业的理想、目的、要求、方向、意义、空间、范围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的根本看法、态度和信念[2]。笔者认为,就业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一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和意义在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确定中的某种反映,是对工作地域、薪酬待遇、政策环境、发展空间等优先或交叉性排序[3],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行动的内在核心。引导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不仅是大学生减少与现实环境调适冲突,合理规划职业的需要,从宏观上说,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使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常常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为真实了解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情况,笔者以本省独立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了4所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6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47份,回收率91.2%,其中男生312人,女生235人。问卷发放适当考虑年级、专业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还采用了访谈方式,以便能更全面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主体意识鲜明,但个人本位明显

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自身特点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此次调查中,关于对今后的就业目标,明确的占21.9%,基本明确的占53.4%,不明确的占15.2%,从未考虑的占9.1%。在调查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对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方向,他们主张自我设计人生道路,敢于面对挑战,乐于接受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目标,有着顺应时代发展又个性鲜明的一面。在就业选择的标准方面,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从社会需要”“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追求个人理想”及“其他”,按照选择的频次(可多选),其比例分别为3.9%、43.1%、45.2%、55.2%、18.9%、11.2%,从中可以看出,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正在弱化,个人本位主义已十分明显,“重个人,轻社会”的择业标准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失衡,从而表现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感和人生信念,因而,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但存在功利化倾向

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选择继续深造和考研的学生比例为9.8%,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占34.3%,企业就业的占42.7%,自主创业的5.1%,其他占8.1%;在职业选择的意向地区方面,首选去“省会城市或大城市”的占40.5%,选择去“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非原籍)”的占31.3%,选择“回原籍”的占25.9%,选择去“西部、基层”的仅占2.3%。调查表明,“95后”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更加务实与理性,“公务员热”有所降温,自主创业也成为学生一项就业选择,尽管选择留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但是回原籍就业也日渐增多。这与大城市就业竞争激烈,独立学院学生优势不明显,而回原籍更能凸显就业竞争优势有关系。笔者所在的学院,近3年来,留杭学生比例从41.35%下降为37.78%。从就业意向还可以看出,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学生还是占了相当比例,说明有些毕业生对薪资待遇比较倾向于稳健保守,相对于追求个人理想,对实惠、实用、实际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更能主导职业选择,甚至成为人生追求的全部。

(三)择业态度积极,但就业心态有待调适

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尽管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即在理论水平方面不如公办高校,在应用能力方面,不如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心态积极,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渠道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将来择业做好准备。通过访谈得知,学校基本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才能获得相应学分,通过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做一定的规划,此外,还会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获取证书,通过参加第二、第三课堂,综合提升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业不就”在独立学院毕业生中也是比较突出的。这类学生对职业有较高的期待,即使眼前没有就业机会,在没有达到自己心里预期情况下,仍不愿意迁就,他们宁愿选择暂时不就业,也要等到自己心仪的职业。有的则过分依赖家长和亲戚朋友,主动就业意识差,在就业过程中十分被动。

三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策略

(一)坚持正确就业导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价值观如果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那么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社会问题[4]。引导建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政府、社会和独立学院共同的目标,因此,独立学院要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和基准,开展就业价值观教育。一是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契机,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参与就业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诚信道德风尚,维护诚信,弘扬诚信,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新生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归根结底要围绕大学生这一主体开展,在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追求主流就业价值取向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主渠道、主阵地和主环节作用,创新高校整体优势基础上的主体性、双向互动的、多样化的教育引导模式;二是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两课”和其他育人载体,多渠道增强国家认同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梦想,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三是加强对榜样人物的宣传,注重对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同时,要从制度保障、社会舆论环境营造等外在环境创设上进行富有成效的引导,引导学生以集体本位为荣,在兼顾个人发展、个人梦想的同时,积极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的一份子。

(二)掌握就业思想行为,提升职业认知能力

“95后”的独立学院学生,求新立异,善于创新,行动力强,充满自信,但也有一些就业思想行为上的弱点:一是抗压能力弱。这些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当理想化的工作环境与现实不符,发展空间或薪酬无法达到预期,就会萌生换一个工作的想法,破解就业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弱;二是容易有逆反心理。在职业选择中,他们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习惯以自己的标准作出判断,一旦被灌输规则或信息,很有可能有不满或抵触心理;三是行为和思想脱节。从整体上说,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态度积极,他们也知道该为就业做哪些准备,但思想和行为一定程度上脱节,有些学生没有付诸行动,临时抱佛脚,导致就业不顺利。这些思想行为只是独立学院学生职业选择中的部分表现,作为独立学院而言,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和特征,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另一方面,要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能力,明晰职业定位,提高自身与岗位的匹配度。在多元的就业价值取向中,应尽量避免盲目、从众、功利等就业心理,在职业选择、岗位匹配、能力胜任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更好培育竞争优势。

(三)端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心理预期

过高或过低的就业心理预期,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经济社会形势。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行业就业环境、预期的薪资水平等,另外,独立学院面临的就业竞争状况也要作为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要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就业信心,学会自我调适及自我调节与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克服不良心理,理性看待就业。

[1]付丹,鲁娜.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18-20.

[2]盖世洲,刘雅宁,李蔚娅.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2):62-64.

[3]李小琼.“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33-35.

[4]王天营,李玉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2014(2):33-38.

猜你喜欢
价值观学院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粒米的价值
海盗学院(12)
“给”的价值
海盗学院(7)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西行学院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