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失恋”了

2018-11-30 06:57张欢学前教育学博士编辑英华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童亲人婴儿

文/张欢 学前教育学博士 编辑/英华 设计/侯宇

小姨的苦恼

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工作,2岁的她跟着奶奶在北京生活。上个月,奶奶随老年合唱团到外地去比赛,离京前,把我这个小姨请来和保姆一道照看她。可奶奶离开的当天晚上,童童就耍起了脾气,烦躁、惊叫、摔玩具、不听使唤,吃饭睡觉也不乖,连续闹腾了3天。童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没有她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长,自她半岁时断乳,妈妈出国之后,她就一直由奶奶抚养,像这次奶奶这么长时间离开她的情况还不曾有过。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学分析

从出生到3岁是情绪反应发展的关键期,宝宝对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物十分敏感,其情感特点是外露、肤浅、易冲动、不稳定。出生后,许多孩子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妈妈照理,随着家庭成员身份的多元化,像小童童这样,由妈妈以外的亲人照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所致的情感依赖心理都是一致的。对奶奶的行为与照看方式,小童童都习惯了,生活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上述情感需求“断乳”的发生,如痛苦、厌恶、恐惧、悲伤、惊奇等。

关键词:情感依赖

因亲密抚养人的缺失导致宝宝在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从而表现出寝食难安、情绪激动、惊叫烦躁、怕见生人等行为,而宝宝的精神、身体发育皆正常,体格检查也无异常结果,这种以情绪情感反应为突出表现的现象就叫情感依赖。

对依恋的需求是宝宝内心对安全的需要

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牢固的情感纽带。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早期成长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当宝宝长到6个月以后,就已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做游戏也要亲人陪着一起做。亲人离开宝宝时,宝宝就会表现出焦虑、悲伤;出现陌生人时,宝宝还会产生惧怕情绪。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感,就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自然也就妨碍了独立性的形成,反而产生依赖性和任性。

对快乐的需求是宝宝人格发展的方式

情绪情感在儿童的智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宝宝的年龄越小,情绪情感的作用也越突出。当他明白不能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控制事物时,他会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有时这种内心的冲突很强烈,以至于情感失去控制,他就会发脾气。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上的快乐需要非常重要。过度地限制游戏是造成他们感觉统合失调,以至于将来厌学等重要原因。

对交流的需求是宝宝融入社会的途径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种自然形成的情感认同需求,能从与其他人的情绪交流中形成共鸣。宝宝虽小,但他迫切渴望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专一性的相处以及眼神的交流。宝宝凝视的目光、微笑的回应,其实都是他的语言,他无时不在以这些方式与亲人对话。

帮助宝宝走出“失恋”

提供足够的亲子依恋机会

亲子间的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可以加强养育者对孩子的照养,对形成婴儿最初依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重大的意义。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使婴儿扩大视野,其认知能力、智力都可得到快速发展,否则,长大后将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

帮助宝宝学会稳定情绪

要想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走出“情感依赖”,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有了安全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因此,亲人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比如小童童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可以多留一些照片,多来些电话,这样小童童才会有安全感,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

积极回应宝宝的心理需求

对于亲人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情感的主要表达方式,当宝宝哭泣时,亲人及时地做出积极的回应,孩子便能知道依恋亲人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便会建立起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舞台的基础。

充分营造游戏氛围

游戏不仅仅是好玩,通过游戏,宝宝也理解了世界、适应了环境,并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在游戏中,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都处于活动和协调状态,有利于宝宝动作的协调发展,并使宝宝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家长无需只想着投资购买大量的玩具和布置豪华的住宅,关键是要适时地进行全方位的情感交融,并与宝宝成为朋友,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后记

依恋产生信任,快乐造就和谐,安全生成责任,交流拥有发展,给予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促进宝宝潜能的发挥和活泼、开朗、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

猜你喜欢
小童亲人婴儿
第24章 生死折磨
艺术家婴儿推车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歌颂伟大的新时代
写自己的亲人
亲人( 连载一)
书里掉出来一幅画
不放刺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