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明
(介休市煤炭工业局,山西 介休 032000)
为了进步一规划对对煤炭行业的市场秩序的管理,近年来我国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来达到有效治理和规范,作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保护上,一定程度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转中,企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甚至有一些私人的煤矿企业,为了谋取很多利益,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利用粗放式的采矿模式,过度追求生产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和长远发展战略,甚至出现乱采乱挖的现象[1],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煤矿的开采寿命,严重破坏了煤矿潜在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社会内部资源总量的急剧缩减。
煤炭开采工作中伴随着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不仅产生不利于环境的甲烷、污水等,还会破坏岩层结构,影响到地下水的循环结构,进而造成地表土壤的干燥,导致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此这类废弃物若是没有按照行业标准,通过合理的标准化的处理工艺技术,就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负担,增加安全事故的同时,还会威胁到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自身便利,直接排放废弃物或者长期置之不理,最终在风力侵蚀和雨水冲刷下,造成环境危害,还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不理想。
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煤炭企业对岩层的过度开采导致的,一方面由于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缺乏,随着长期的地下作业,开采强度增加,以及挖掘深度的增加,容易造成地质结构的破坏,矿区周边受到不均衡的应力作用,较为突出的危害是造成地质沉降。严重可能因植被破坏,导致例如泥石流极端天气等多种地质灾害。
由于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够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有些企业重经济轻环境保护的局面。煤矿产业也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煤矿开采工艺相对复杂,而且所需完善的环节众多,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前期的资金投资都相对较大,从建井到生产资金回笼时间成效缓慢,也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性,煤炭企业产业也需要面临许多压力。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加强监察力度的同时:
首先,对于矿井的工作现场,检察人员因及时收集动态监测的数据,随时更新,并认真记录矿井所测量的数据[2],保证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达标合格。
其次还应当帮助煤矿企业适当给予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尽可能的为生态治理和能源废弃物的环保,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上提供政策优惠。
对传统的单一开采煤矿产业的生产结构,往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方向优化递进,以此丰富矿区的开采产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煤矿开采,力求朝着综合开发资源,多级利用的发展方向。在结合该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特点,进而发展延伸产业,例如开展煤与建材、煤与化工、煤与电力发展方向,对此类高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建立资源上的联系。利用多元化延伸产业链的经营,将资源优势拓展为经济优势,把传统的单一煤炭产业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的经济优势产业。
煤炭资源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从资源开采的角度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开采方式,达到更高的出采率和利用率。我国煤矿开采工程主要利用放顶煤综采的开采方式,虽然生产集中,能够有效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特点,在作业时导致出采率、回采率方面相对较低。因此当前煤矿产业有必要对放顶煤综采工艺进行结构的优化,可以将综放的几何尺寸方面加以调整,尽可能的降低因初末采和端头造成的过多损失。由此此类开采方式,生产的废弃物也相对较多,有能力的煤矿企业可以设法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变废为宝,力求达到资源的多重利用和循环使用。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甲烷气、矸石等大量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出现,为减少对环境的进一步危害,煤矿产业应当做到绿化开采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煤炭产业在开采作业的同时,应当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例如引进先进的清洁技术和净煤技术,对煤矿的整个开采过程都进行合理的洁净处理,避免废弃物的直接排放和长期露天放置,通过加强对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以及对开采废弃物资源化管理方式上,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和资源利用。
我国传统煤矿的开采技术相对落后,不仅造成资源开采上的浪费和效率低下,还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甚至严重破坏。在当前社会进步,鼓励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应当着手对煤矿企业的技术革新。加强创新,改善开采的技术条件,才能更好的适应多变的内外因条件,以及适应更复杂的开采地质条件。提高煤矿开采工程的科技含量,增加煤矿的出采率,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促进经济、资源的可持续,人类活动与生态资源往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
我国对煤矿开采过程,无论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多原因不利于煤炭行业的更高效方向发展。煤炭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应当从管理、经济、开采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开采技术的技术革新,才能更好的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分析采矿环境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通过相应的控制和管理让煤矿开采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技术化。
[1]于华军,孙同辉,王英楠.采矿新模式在采矿工程中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4).
[2]杨明,田良灿.采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J].世界采矿快报,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