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维忠 陈好阅
陈维忠:男,198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本科学历,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儿童保健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儿童保健工作经验。
周一一上班,洋洋妈妈就来到幼儿园找到保健老师郝月。“郝老师,我最近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情。”洋洋妈妈说。
“什么事?”郝老师问。
“最近一段时间,洋洋动不动就发‘人来疯’,有时候让我十分难堪。”
“说说看,什么情况?”郝老师说道。
洋洋妈妈慢慢地说起儿子“人来疯”的故事:“昨天下午,几个同事来我家玩,大家一起坐在客厅里,闲聊着。儿子本来在小房间里玩拼图,听到来人了,立即跑出来。先是坐在我的腿上,刚坐一会儿又要下来,上上下下来回折腾着,不是要吃水果就是要水喝。不停地要这个要那个。有时还非要表演给大家看,他就想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我刚跟同事说话,他就来打断,害得我无法跟同事聊天。我训了他几句,让他回到房间里继续玩拼图,他立马就瘫坐在地上‘哇哇’哭个不停,还把桌上的糖果撒了一地,弄得客人和我都很尴尬。”
“孩子有时会这样,耍‘人来疯’。”郝老师安慰着洋洋妈妈。
“要是偶尔来一次,也就算了,我也不会头疼。最近就他动不动就这样,已有好多次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时跟他讲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真想揍他几下,但是又不舍得。”
“你还记得洋洋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吗?”
“那是一个月前,在乡下外婆家。他要去划船,我担心危险没同意。他就赖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外公看见了,赶紧过来哄着他,带着他去划船。我拦都没拦住。”洋洋妈妈回忆着。
“这就是了。孩子本来就容易犯‘人来疯’,再加上有外公的帮助,尝到了‘人来疯’的甜头,自然就更会‘人来疯’。”
接着,郝老师对洋洋妈妈说:“孩子‘人来疯’,有时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关注,不想被冷落;有时是因为压抑太多,发泄积蓄已久的不满与过剩的精力;有时是强烈的表现欲望,想把自己的本领全都表现出来,得到大人的认可。这些都是孩子发育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我该怎么办呢?”洋洋妈妈最关心的是如何对待儿子的“人来疯”。
“来客人了,不妨让儿子参与接待,让他觉得自己发挥了作用,然后再让他离开。平时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让他知道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就不会过于黏妈妈了。多带孩子出门拜访亲友,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刺激,对于碰到陌生人这样的事情也感到十分习惯,这样就不会再来客人时过于活跃。当然,家里其他人还应配合,大家态度要一致。”郝老师说。
“好的,跟你聊聊我心里就放心了,也有数了。”洋洋妈妈长长地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