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追踪与教学改革互动机制*

2018-11-30 12:04胡英婕李嘉焦雨梅
教书育人 2018年30期
关键词:供给毕业生技能

胡英婕 李嘉 焦雨梅

(1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2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提出的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它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各领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也要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

一 高校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的时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短短几年就会有大的变革。高等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些高校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是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困难,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又得不到有效供给。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在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具体说,就是高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高校的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现实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人单位会依据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综合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毕业生质量做出公正的评价,这也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验。同时,毕业生本人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也会对母校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这些信息都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切实的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注重现实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高校毕业生为切入点,通过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质量追踪,发现高校在学生道德情操、知识结构、知识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失,为高校在教育教学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及时做出调整提供充实、可信、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形成毕业生质量追踪与教育教学改革之间行之有效的互动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 毕业生追踪与教学改革互动相关调查结果分析

以三所高校(普通本科、独立学院、高职学校各1所)作为调研高校,研究1000名毕业生的追踪反馈和高校改革的互动机制,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发现高校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缺失,使高校改革向深度、广度和科学性方向发展。

(一)调研情况

本调查分为二部分,一是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二是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

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

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指标。

总体来说,用人单位对思想道德满意度比较高(非常满意平均>80%)。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满意度较高,但有一定比例的不满意(<30%),专业知识技能在不同毕业生的表现参差不齐,这些技能会在他们整个职业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高校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改进和加强。对毕业生创新能力满意度差(仅60%),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创造力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大力培养和加强,高校素质教育及其改革势在必行。

2 毕业生对母校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

总体上被调查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成果是肯定的,对学校校园环境、教学硬件设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认同度相对较高(满意度均超过80%)。而在实习实训效果、有些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的认同度则较低(满意度仅为70%左右)。这些重要信息为学校迅速准确地发现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课程和专业设置、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带来了启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调研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信息,虽然各方面总体评价较好,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并做出调整。

1 思想教育方面

道德品质缺失、价值取向茫然、心理问题突出是大学生中一种令教育者焦虑的现象。金钱至上、盲目攀比、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心理脆弱、依赖父母的现象屡见不鲜,价值观出现严重下滑,不得不令当代的教育者和父母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大学生从优秀校园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并兼有中华文化神韵、中华民族气质的当代优秀青年。

2 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

有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有些课程讲述的内容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甚至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本派不上用场。而社会急需的一些知识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这些都源于有些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常常多年不变,大多从学校自身师资队伍、实验(实践)条件出发,忽视或者不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要求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办学定位、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为受教育者提供高效、实用的教学资源。

3 职业能力培养方面

有的大学生不善于推销自己、获得工作的能力差;有的适应性不强、保持现有工作能力差;有的奋斗意识不强,职业发展能力差。造成这种现象,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更有我们教育者的原因,我们过多地传授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4 创新意识培养方面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知道要创新,但是如何创新,却感觉茫然。原因在于缺少创新方面的训练,创新技能匮乏,更缺少创新所需的毅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根基,培养创新思维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要学好基础知识、打牢基础之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面。对于高校,要成立创新团体、营造创新氛围,让大学生有机会锻炼创新技能。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 建立高校毕业生追踪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建立高校毕业生追踪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最重要的一点,高校要重视这项工作,要有制度保障、并由专人负责。

毕业生追踪与教学改革的互动,从根本上来讲,是高校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的互动。一般来说,是指学生毕业后,学校组织专人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走访,形成调研报告,对此,学校最好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招生就业部门完成。对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经学校研究,在相应领域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由对应部门贯彻落实。广义的范围来讲,要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合作育人。比如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人士来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人才培养规格推出具体、明确、建设性的要求,甚至对某些课程内容的安排、实习实训的安排提出具体建议或要求。也可以请行业专家学者作示范性教学、进行师资培训等。

总之,对毕业生的关注,既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关爱之举,又是高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高校获取行业发展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宝贵的信息,为高校调整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实训技能培养方式等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中国社会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素质的多样化需求,高校毕业生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要求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要有新思想,开创办学新思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构建毕业生追踪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针,使行业、企业、协会人员参与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这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供给毕业生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