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朱自强
绘本从媒介来看,最基本的是由文字和绘画这两种媒介组成的。我们把文字和绘画作为表现的媒介来看待的话,要深究这两种媒介在传达信息、表情达意方面各有什么功能,或者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功能。
绘本是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少少许胜多多许”,就要求绘本要简练、意味隽永,要大道至简。所以这种艺术对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尤其珍贵。“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表现出来的是少的,可是内涵的东西却很多。丰富的内涵如何把它挖掘出来?就要靠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阅读教学有多种策略、方法。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有六个原则,其中有一个原则叫意义生成,就是对一个文本必须能够建构出丰富的意义,进行意义的生成,才是有质量的。绘本以它的艺术特性,吸引学生和教师,使它特别适合进入小学的阅读教学。
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教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作品写了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只教这些,教师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教师教完内容,还要教写法,要使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就要把语言的特殊表现方式揭示出来,如果不揭示,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只完成了一半。
一般情况下,在班级中,教师带着学生第一次阅读某本绘本时,要把绘本讲给学生听。教师可以尝试先把文字隐掉,现在PPT有这个功能,文字隐去,学生只看图画,教师将文字读给学生听。学生耳朵听着文字,眼睛看着绘画,同时把这两种信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这个过程建立之后,接下来进行一些阅读教学的活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效果也会更好。
绘本阅读教学具体的策略有很多,我们选择其中几个简要谈一谈。
首先是游戏互动法。教师要使阅读变得有趣,那么和学生的互动就非常重要。游戏互动法要求选择特定的作品进行。例如,原创绘本 《好神奇的小石头》,从形式上来看,这是一本挖洞书。一本绘本从封面一直到封底,只要有绘画与文字,它都在传达信息。
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就是一场互动游戏。这是一个神奇的小石头,小石头变成灰色的,接下来你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呢?运用视觉的想象力,就要进行猜测了。在“小老鼠上灯台,一直玩到妈妈来”这句话后面,小石头一转身又变成了黄色,接下来它会变成什么?有人说变成小鸡,有人说变成鸭梨。对,黄色的小石头变成了一只大鸭梨。“大鸭梨甜又脆,小朋友们排好队。”这本绘本的语言是什么?是一首儿歌或者童谣。它的文字和绘画两种媒介搭配得很巧妙和谐。学生想象中这只鸭梨就变成了他们喜爱吃的东西,就能联想到一个快乐的场景。这样语言和绘画搭配之间就形成了更大更有张力的艺术空间。
在猜测中,在歌谣的吟诵中,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了。所以这本书它不是在讲故事,它内涵很丰富。这里有亲情“小老鼠上灯台,一直玩到妈妈来”。我们都知道传统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急得两眼直呆呆。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滋滋滋,叫奶奶,奶奶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些都是惩罚性的,但是在《神奇的小石头》里,这个小儿歌,“小老鼠上灯台,一直玩到妈妈来”,就是娱乐性的,温暖的。儿童文学要给学生安心感,要给学生爱。另外,在这本绘本的语言中也有友情,“下雨了,乐悠悠,蘑菇有了新朋友”;也有知识,“小企鹅,白肚皮,扭搭扭搭在南极”。所以这首儿歌言浅意深。
学生喜欢这样的书,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很多期盼,在这里能找到;他们生活中的很多快乐,在这里能找到。所以给学生创作绘本,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门道。绘本的结尾是最难的,如何创作出一个有力量的结尾,给人最后一个强烈的印象,是一个挑战,也是评判一本好书的标准之一。
接下来我们再看推演教学,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种阅读法。绘本《好脏的哈利》就适合于用推演教学。什么叫推演教学法?推演教学法,就是说拿一本最好是学生都没看过的书,一边阅读,一边推演猜读,读了前面,停下来,提问题,让大家猜后边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推演教学法。推演教学法,它只适合特定的绘本。有些绘本不适合运用推演教学法。适合推演教学法的绘本,必须有一条故事发展的主线,作为灵魂的主线。这条主线在发展的过程中环环相扣,上边发生的事情会是下边发生事情的原因,有因果关系的绘本才适合用推演教学法,如《好脏的哈利》。有些作品,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就不适合做推演教学。笔者在学校里看到过有教师用推演教学法教这本书,里边讲约瑟有个小毯子,又脏又旧了,妈妈说真该丢了,但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约瑟拿去给爷爷,爷爷用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用针缝进缝出。这个小毯子还可以做一个什么?有的教师在这个地方会停下来做推演教学法,让学生来猜,爷爷会把布料做成什么。我觉得此处不应该运用推演教学法。为什么?一块小毯子能做什么东西,可以选择的太多了,它没有规定性,也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太大,做个袜子也行,做个手绢,做什么都行,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和这个故事往下的发展情节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个故事不适合运用推演教学法。
《好脏的哈利》就非常适合运用推演教学法。哈利是一只有黑点的白狗,它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洗澡。有一天他听到浴缸放水的声音,马上叼起刷子就跑下楼,推演教学法就开始了,哈利跑下楼去做什么?当然是把刷子藏起来。它把刷子埋在后院,接着就跑出去了。跑出去干什么?此处教师不能问“哈利跑出去干什么”,因为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如去游泳、去爬山、去找朋友玩……所以这个地方应该继续往下讲。它到修路的地方去玩,把身上弄脏了,它又到铁路那里去玩,把身上弄得更脏,它又去跟许多狗玩捉迷藏,于是身上更脏了。它像滑滑梯那样从运煤车的传送带上滑下来,弄得身上脏得不能再脏。这是一只非常顽皮又非常聪明的小狗。这时他从一只有黑点的白狗变成了一只有白点的黑狗。虽然还有许多东西好玩,可哈利开始担心家里人是不是以为它当真离家出走了,而且它累了,肚子也饿了,于是它赶紧往家跑。故事讲到这就可以用推演法了。教师可以问学生“哈利回到家会发生什么事?”符合逻辑的推理是,家里人不认识它了。因为前面写了,哈利从一只有黑点的白狗,变成了一只有白点的黑狗,模样完全变了,家人当然认不出它来了。这就是推演教学法,它必须前有因,后有果,有逻辑关系。哈利到了家,钻过栅栏朝后门看,家里正好有人在朝外看,见到哈利后说到“后院有一只没见过的狗。对了,你们谁看见哈利了。”果然,家人不认识它了。继续推演,哈利会怎么办?合理的推演是什么?对,洗澡,只要洗澡,变回以前的样子就能被家人接纳了。要洗澡需要做什么,要把刷子找出来。作为一个给学生写的故事,往往大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原来是有黑点的白狗变成了有白点的黑狗,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也出现了危机,这个时候只要洗澡就能化解危机,故事结局大团圆了。如果故事情节发展到就去洗澡了,读者会觉得过瘾、满足吗?不满足。一个好的故事,要有一个过程、一个结构,一波三折。从哈利本意来看,他是不喜欢洗澡的,那为了让家人认出它来,它可以叫,可以想尽办法要让大家知道它就是哈利,所以它表演起它最拿手的那些绝活,它向后翻跟头又向前翻跟头,它在地上打滚,还装死。它又跳舞又唱歌,一遍又一遍地表演这些绝活,可大家还是摇头说:“不,这不可能是我家的哈利。”还是认不出来哈利,怎么办?对,这回该洗澡了。哈利没有办法,伤心地朝外走。快到院子门口的时候,它突然停了下来,挖出那个刷子,它把刷子叼在嘴里,赶紧跑进屋,他冲上楼,一家人紧跟在后面,他跳进浴缸叼着刷子蹲在里面,做出请求的样子,这绝活它过去从来没表演过。“这小狗想洗澡。”姐姐叫道。爸爸说:“那你和弟弟干吗不给它洗个澡呢?”哈利这一次洗澡用的肥皂比过去多得多,神奇的事情出现了,两个孩子一边刷一边大声叫“妈妈,爸爸,瞧瞧,快来瞧,哈利哈利,这是哈利。”他们叫道。哈利摇着尾巴,高兴极了,一家人温柔地给它梳理身上的毛,它又变回了那只有黑点的狗。
这个故事到这可以结束了。但是,别忘了,一个好故事要意味隽永,要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要能够建构意义,能够进行意义生成,这样的文本才有更高的阅读价值,才更适合引入到我们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里。所以这个故事,如果到这就结束,意味还不够。接下来这本书作者的本领就显示出来了。哈利回到家里可真好,吃饱以后,哈利在它最喜欢的地方睡着了,它快活地梦见了玩耍时的情景,虽然把身上弄得很脏,它睡得可香了,一点都没觉得它偷偷藏在垫子底下的刷子。这一笔太精彩了,精彩在哪里?哈利最后爱不爱洗澡?还是不爱洗澡。这本书就是写一只小狗的快乐生活,又淘气又顽皮,表现的是最后家里人对它的接纳,对它的宽容,对它的爱。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哈利的进步,或者说成长。儿童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 “成长”。哈利的成长在哪里?它还是不爱洗澡就没成长了吗?对了,刷子的藏法不同,就是显示了它的进步和成长。原来把刷子埋在院子里,是我永远都不要洗澡。可是现在偷偷藏在垫子底下,这个藏法不同,说明它心智成熟了一些。原来就是不想洗澡,但是生活教育了它,给了它启发和成长,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不愿意做也得做,比如洗澡这件事。这就是哲学中的主体性。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哈利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乖乖地逆来顺受的、听话的、任人摆布的、没有自我的、没有自主坚持的人吗?所以作家对教育本质的洞察力,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心知肚明,非常令人折服。所以这样的书是非常值得阅读品味和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