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芳玲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福建尤溪 365100)
思维导图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调用学生语文知识,激发其发散性思维,探究知识内在关联,深挖语文知识无限可能性,在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作为基层教师的我们,思考教学过程如何应用思维导图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注重基础教育,期许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并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析语文基础知识梳理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对教师的依赖,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教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基础知识的方法,在构建高效师生交互课堂关系的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创新目的。
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本文基础知识学习方向,以基础知识为主创设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可清晰明确文章基础知识学习方向,如了解鲁迅、了解文章相关知识,掌握文章中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生词含义,掌握景物描写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得以在思维导图基础知识学习引导下,迈入语文知识大门,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出现基础知识学习遗漏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思维导图指引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使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更富成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奠定基础。思维导图作为以核心目标为出发点,调用发散性思维,对核心目标进行高效理解与分析的教学形式,在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高效应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成效。为此,教师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将阅读理解教学课堂分为三个模块,与“三段式教学法”相结合,突出阅读理解教学重点,发挥思维导图课堂导入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教师可分别在“阅读、理解、练习”三个模块落实过程中,制定思维导图,以阅读为核心,用思维导图做“引导”,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了解每段内涵及文章主旨,总结阅读感悟及相关难点。在理解教学模块,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主阅读学习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学生讨论内容,用思维导图形式总结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成效,赋予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应用灵活性与生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填充。其中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既是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创新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掘语文阅读理解学习不足之处的过程。如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3~6段内容未能深入理解并进行细致划分。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实思维导图时,应将该部分阅读理解教学内容预留出来供学生反思,调用学生发散思维,对这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使学生得以明晰3~6段内容中,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高层云等天气现象内涵,及其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细致阅读、深入体悟的自主学习方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高效落实阅读理解教学内容。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填充的过程,也凸显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与学生形成高效交互,避免以往教学形式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的消极现象。待阅读理解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课堂练习为核心,用PPT的形式,向学生推出这一教学模块中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阅读理解知识脉络,查找学习漏洞,了解文章主旨,掌握并巩固生词及相关知识,升华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1]。
思维导图是调用人们发散性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与创新的工具,为此可用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在以往作文教学时,学生经常因无法找到写作灵感而感到困惑,降低作文学习成效。基于此,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前,引导其利用思维导图,以作文主旨为核心,搜集多角度思维带给自身的灵感,探寻写作路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未来世界”为主题进行写作时,在写作开始前,应引导学生对写作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现实生活发生的变化。有的学生会说中性笔种类变多了,可以像铅笔一样用橡皮涂改。教师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赞许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思维闪光点,为思维导图高效落实奠定基础。另一种探讨应超脱现实,在教师引导下为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入“未来世界”构建桥梁。基于此,教师可从学生比较喜爱的科幻电影着手,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世界的生活面貌。如《超体》《降临》等科幻电影,在学生群体中均有一定知名度,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可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思维导图在作文创作中的应用提供条件。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对其内涵进行充实。有的学生想到以“衣食住行”为四条主线,对该内容进行设想并进行写作;有的学生则以“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变迁为主线,展开作文创作。在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得以掌握运用思维导图,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2]。
初中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阶段,需要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基础上,逐渐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得以掌握语文学习主动权,建立语文知识网络,削弱对教师的依赖,让语文知识有序陈列在学生的知识网络中,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只要学生“一声令下”,便可以高效攻克语文难题,提升语文学习综合成效。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秉持人本性教育理念,明晰学生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网络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介于思维导图具有梳理思绪,激发思维创新火花,使学生得以在思维导图指引下,看到知识不同侧面,统筹语文知识的教育应用价值,教师可在语文知识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网络,在提升语文教学综合质量同时,可向学生传授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学生得以在思维导图指引下,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积极作用,以复习内容为出发点,思索与其相关的语文知识,在学生脑中建立庞大的语文知识网络,用以吸纳所有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石,提升语文学习综合成效。
例如,教师在针对学生对标点符号进行系统复习时,除依靠教学大纲外,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提升其语文能力,明晰自身标点符号学习运用薄弱环节,抓住复习重点。教师可针对学生复习需求,构建高效语文复习课堂,确保复习内容均满足学生个性化语文复习需求,提升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发挥其课堂教学引导作用,为学生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路径,在高效落实教学内容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6,(3):52.
[2] 龚赛容.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