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陈 磊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而新课标则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继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欲望,引导学生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继而更好地调动自身的主体意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能够及时地对学生不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与补充,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一种亲切、自然、温暖的状态进行展示,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尊重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画出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部分学生认为钝角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一定大于第三边,当问及原因时,他们只是觉得看起来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然而教师并不能直接地去拒绝学生的想法,而是要通过委婉地分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挫伤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继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模式,这也是判断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够认真研究大纲要求,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把相关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更好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相似形”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概念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和视频,并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存在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两个问题:(1)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怎样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2)它们之间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角和对应边之间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思考并找寻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继而更好地促进了自身数学成绩的提高。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可以通过提问可以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继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个刀把一个正方体蛋糕切下一块,问剩下的正方体蛋糕还剩几个角?”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七个角。”还有一部分学生说有九个角。学生争论过后自然就会提出问题了:被截去一个角的正方体蛋糕到底有多少个角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有些学生在图上画画,有些学生拿出橡皮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与交流,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去探索,针对他们不明白的地方给予帮助,并给他们总结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继而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数学文化内涵,培养了一定的问题意识。
设疑和解疑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切身地去享受解决问题后的喜悦,继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然,学生在学习时要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思维去探索和发现,更好地去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内在动力。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班级要选出一名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有三位学生进入了候选,他们的成绩分别为:小红30道题目,做对26题;小东25道题目,做对23道;小朋60道题目,做对54道。数学老师应该选择谁去参加比赛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后决定让小东去,原因是他的正确率较高。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让小朋去,因为他做的题目最多,有的则认为可以抽签决定。这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衡量的标准:让正确率较高的学生去参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了思考与探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答疑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继而更好地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
当然,要想从真正意义上落实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除此之外,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