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影影 (江苏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
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法治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营造“法律”环境中,要联系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实际,以童心世界来渗透“道德”与“法律”,促进他们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逐渐养成良好的遵法、用法习惯。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教学中,本节主题为升国旗,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认识国旗,了解升旗仪式,我们特地在课堂上引入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感受飒爽英姿的升旗仪仗队,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接着,我们从视频观看中,以“播报”方式导出相关法律知识。我国《宪法》规定,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在升旗时,要肃立敬礼;还要奏国歌、唱国歌等。这一基于可视化情境的法律知识播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每个小公民都应该遵守法律,都应该严肃对待升旗仪式,从而营造出“法”的神圣氛围,也让小学生逐步建立了对法律的理解与认知,增长了法律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四课的“上学路上”,主要讲解的是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信号灯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信号灯及其传递的信息,我们通过导入信号灯图片方式,让学生观看“绿灯”亮时,可以通过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则不能进入人行横道,但已经进入的要停留等候。不过,学生小,对一些信号灯的变化所传递的信息掌握不清晰。我们将课堂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讨论红绿灯的变化,以及代表的含义。通过让学生看图说话,来直观感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
前面在学习信号灯中引入图示化教学,但对于生活中的交通安全,我们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导入一段关于上学路上,某校门口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停在路边的轿车车门突然打开,而经过此处的电动车直接撞向车门,导致电动车车主和车上的孩子直接倒地,而其后又被另一辆轿车撞上,导致孩子多处骨折。这个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在播放中所有的学生都凝目观看,对开车门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抱怨。然后,我们结合视频,抛出问题“这起交通事故责任应该如何划分?”开车门的孩子和学生的年龄相仿,加之熟悉的上学情境,让本节课堂讨论氛围非常热烈。随后,我们引出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例,要求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上下人员开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行人和车辆通行。最后,为了增强学生对本节法律知识点的应用,我们专门制作了交通安全小贴士,制作交通安全提示卡,让学生在上学、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进行宣传和发放,深化了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体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九课“玩得真开心”一节,本节重点为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在“这样玩好吗?”板块,列举了四幅游戏场景:玩火、大声说话、长时间看电视、作业未完成就玩耍。对于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从演练中来感受健康的生活、安全的生活。如对于“火”的安全,让学生讲讲关于“火”的故事,如果不小心着火了,应该如何做?如当场呼救、就地打滚、找物体扑灭等演练动作;撤离火灾现场时,应该如何做?如捂住口鼻,弯下腰走路,有秩序,不拖拉等。当看到火灾发生后,还应该怎么做?根据《消防法》,任何人在发现火灾后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单位都不能阻拦报警。同时,严禁谎报火警。通过引入课堂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处于险境时,不要慌张,要及时报警。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要依托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实际,让学生能够从直观、体验中来内化“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遵守法律的好习惯。
[1]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