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的古代人如何“发短信”?

2018-11-30 01:23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代人烽火台烽火

吴 迪/文

互联网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通信方式的不断革新也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不管是一通电话、一条短消息,还是一个小视频,在网络时代,我们想要传递出去的信息就像被插上了翅膀,瞬间就能传遍世界。可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既没有手机又不能上网,他们的消息是如何跨越万水千山发送出去的呢?

其实,从人类出现开始,出于信息交流的需要,就逐渐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通信方式。中国在很早就建立起了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也就是驿传。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驿传制度,到隋唐时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历史文献记载,唐代最鼎盛时期,全国共设有1639个驿站,官方邮驿交通线以长安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几乎实现了全国“包邮”,其发达程度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壮观。我们熟悉的著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记载了邮驿“快递小哥”快马加鞭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故事。当然,那时的邮驿与今天的快递性质完全不同,不是任何人都能“寄快递”的。事实上,驿站属于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禁止寄送私信的。直到宋太宗时期,才开始允许臣僚通过驿站寄送家信,这也是我国有记载的私邮的最早记录。

官方邮驿多是传送官府文书,普通人如果想给家乡的亲人写封家书、给远方的朋友发一条祝福短信、给异地恋的爱人写一个爱的小字条,就只有自己想办法了,最常见最实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找顺路的人捎带。当然,我们还听说过“飞鸽传书”,但鸽子毕竟没有快递小哥靠谱,消息能否安全顺利地送达,或者多久能送达,就只能发信人自求多福了。

古代还有一种军事上用来传递消息的方式,就是烽火。西周时期的末代君王周幽王,为博得他的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从而失信于天下,最后导致周朝覆灭,这就是经典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我们今天在长城上可以看到许多烽火台,这是古代用来军情报警的重要设施。烽火台的作用主要是便于瞭望观察,一旦有敌情发生,就燃烧蓬草等可燃物,用烟火通报敌情,白天放烟叫“燧”,夜间举火叫“烽”。烽火一旦点燃,邻近的烽火台见到就要随之点燃,这样依次传递,发现敌情的消息就可以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这也是一种最为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可以“看到”的方式,机智的古人还想到了用声音来传递消息。钟声、鼓声等在古代就十分常见。在战争中,击鼓声代表前进,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说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许多,第三遍击鼓,士兵们就无心战事了,“一鼓作气”的成语就由此而来,比喻要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与鼓声相反,鸣金在战争中往往是收兵的信号。而在寺院里,一般是早上敲钟,晚上打鼓,以钟鼓声来报时,所以有“晨钟暮鼓”这句成语,现在一般引申为形容寺院里僧人的生活,或者比喻时光的流逝。

古代人的生活相比今天有许多不够便利快捷之处,但他们“慢节奏”的生活却处处充满着先人的智慧光辉。像木心先生那首著名的诗《从前慢》里所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今天的人们也许能从古人的“慢生活”里学到一点儿从容的乐趣。

猜你喜欢
古代人烽火台烽火
盘点古代人的“劳动节”
烽火瞬息
盘点古代人的“劳动节”
烽火台:军事预警体系的关键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首山烽火台,迟暮的美人云鬓散落
古代人的冰窖
爱“晒”的古代人
烽火戏诸侯
难忘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