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强
本次指导传授大家写好“记一次辩论”的方法,从而让“辩论”精彩起来。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的基础上,要求“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是要求我们把活动的过程写出来,属于记事;“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则是要求我们作为辩论的一方,写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我们持哪种观点,必然包含在同学们的辩论之中。因此,我们写“记一次辩论”更为合适一些。
“记一次辩论”属于写活动类习作,写作时我们首先要交待清楚辩论的主题、时间、地点和辩论双方,然后再围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两个观点精心选择写作内容。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发言会很多,要注意筛选,我们要以“开卷是否有益”为衡量标准,精心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发言,并且还要学会对发言进行归纳、整合与提炼。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众多的发言当中,通过具体写三五个人就可以把辩论写得全面、准确而又深刻。
还要注意的是,本次“辩论”目的不是为了向我们证明观点的对错,而是在于通过辩论,让我们对于“读什么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因此,在写作时要合理选择正反双方的辩论内容,不能出现偏颇。
语言构成辩论的主体,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人物辩论时的语言描写放在首位。为了避免语言形式的单调,我们可以适当地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即灵活运用“说”的位置:可以放在话的前面,写得中规中矩;也可以放在话的后面,以突出人物的发言;还可以放在中间,把“长篇大论”化整为零,解除读者的阅读疲劳。
在描写人物辩论的语言时,不能只是干巴巴地写语言,还要抓住辩论过程中的更多细节,让细节描写同语言描写相辅相成。如,我们可以捕捉发言者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语气,把这些细节融入到人物的语言描写之中,让语言描写富有生命力,表现个性,从而加强表达效果。也可以抓住倾听者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等细节,从侧面衬托辩论双方的语言魅力。
本次习作,可以采用“记一次辩论”这个题目,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形式。比如尝试“主标题+副标题”的题目形式,以“记一次辩论”为副标题,主标题可以用“开卷是否有益”“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等,这样可以让题目更具体,也更具吸引力。
学生佳作:
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记一次辩论
河北蠡县桑园镇实验小学 李博程
今天,我们班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辩论——“开卷有益VS开卷未必有益”。
首先是正方李小青同学慷慨陈词:“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只上到了三年级,可他凭借大量读书,最后成为了世界大文豪。所以,我方的观点就是‘开卷有益’。”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汉代大学者刘向说过:‘书尤药也。’既然是药,就有两种可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二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就是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而深受毒害,最后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所以,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反方同学李林振振有词地反驳道。
“现代美术教育家李苦禅说的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传承主要是书籍的功劳。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我们现代的高度文明。”正方张阳据理力争。
这时,反方的大将王洋慢慢站起身,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开卷有益没有问题,但读书也像开矿一样,需要‘沙里淘金’。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他刚说完,教室里发出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十分支持他的观点。
……
“丁零零——”下课了,辩论也结束了。可是,“开卷是否有益”这个问题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