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柳条赋予新生命

2018-11-30 01:45钟华文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临沭县柳编柳条

◎文/钟华文

柳编成就大梦想

见到杨进邦之前,我永远想象不到柳枝可以如此变化多端、赏心悦目。从小的笔筒、葫芦、花瓶,到大的沙发、床、摩托车,还有形形色色的动物,如米老鼠、兔子、鹰、老虎……在他的手中,柳枝有了新的生命。

今年64岁的杨进邦出生于山东省临沭县,临沭县被称作“中国柳编之都”,这里种植了10万多亩的柳条,令整个临沭县沐浴在柳枝飘动的妩媚中。柳条不仅赏心悦目,还是临沭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杨进邦看来,他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手艺人,从产品设计到亲自动手制作,点点滴滴中积累了丰富的柳编经验。他的作品不仅包括生活实用性的产品,还包括独具创意的工艺品。虽然已经成为柳编界比较有名的传承人,但是杨进邦仍然没有放弃探索新的技艺,每一件柳编制品都有标准的尺寸,并且经过染色、加工、上漆等步骤,尽可能提升其附加价值。他设计的柳编工艺品很多都出口到了法国和日本。

如何练就手艺高人

杨进邦生长在农村,从小便对绘画和造型艺术情有独钟,他经常与小朋友们一起捏制泥人、泥枪、泥哨等小玩意儿。他亲手制作的“泥蛋蛋”在家里摆成一溜一溜的,常常得到邻居们的夸奖。除了对艺术的兴趣,杨进邦还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班,这为他的柳编技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草柳编织的领域,杨进邦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编法、新工艺、新造型、新用途,精心创作出一系列的新产品。2008年,杨进邦被授予首届“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他亲手创作的《柳编金鱼》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12年4月,他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薪火杯”最佳作品奖;2012年,他创作的《柳编金龙鱼》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最佳作品奖”;2012年,他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破格评为首批“齐鲁文化之星”……

借“小葫芦”传承技艺

技法高超、精良美观的柳编作品不下几十种,但是在杨进邦看来,小葫芦这个作品最有代表性。“小葫芦是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编织技法,农村老百姓都会编,主要的材料是野草秆和柳条秆,这个技法不是我独创的。”杨进邦说。葫芦的谐音是福禄,两个葫芦就代表“双喜临门”。正因为它的编织技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最能代表柳编的技艺传承。

“只传承、没有效益也不行,我编的大一点的葫芦每对220元,小的每对40元,两个配在一起就是一对,吉祥如意。”杨进邦说。他教会了很多妇女和老太太编葫芦。这些老人和妇女虽然技艺没有杨进邦好,但是12分钟内就可以编织成一个葫芦,每个可以卖到5元钱。她们会去幼儿园门口、小学门口或者庙会上卖。在杨进邦看来,技艺的传承离不开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能够永远地传承下去。杨进邦在幼儿园、小学及初中教授过柳编技法,但这种方式只能让大家认识这种传统的技艺,并不能变现。而葫芦就是让这门艺术走进生活的一把钥匙。“因为葫芦是个吉祥物,销售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老人、大人、小孩都会买,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挂在车上、钥匙链上,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变现方式,也是这种传统技艺传承的好方法。”杨进邦感慨道。正是这种“活态传承”,让手工艺术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面貌。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猜你喜欢
临沭县柳编柳条
夏日柳条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天发苗木育苗基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天发苗木育苗基地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拔河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非遗柳编展神韵
临沭县玉山镇:小小紫薯“入驻”银座,变身市民“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