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你会不会喜欢我?

2018-11-29 09:27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蒋方舟主见人格

今年夏天,湖南卫视开设了一档关注青少年成长的节目——《少年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机会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节目中,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1608班罗俊杰同学的喊话,令人印象深刻。只见他闭着眼,站在天台上,向楼下的母亲大声喊道:“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原来,在妈妈的监督下,罗同学必须每天吃掉一个苹果,小学六年一共吃了2190个苹果。小学毕业后,妈妈又要求罗同学每天吃鸡蛋,一年半以来吃了547.5个鸡蛋。

因为妈妈觉得这两种食物很有营养,为了不让她生气,罗同学每天都吃下自己并不喜欢吃的东西。这样的忍耐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做出这种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意愿的事。

我是班长,为了维护秩序,让大家能安静学习,面对同学们的要求,我不会说“不”。比如午休时间,一个同学口渴了,却要我去帮他倒水,虽然我也很累,但还是照做了。

——刘娜,17岁,高中生

在寝室休息的时候,室友玩游戏玩得“风生水起”,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迟迟无法入睡。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好意思开口让他别玩了,只能默默祈祷他早点“收手”。

——小琦,22岁,大学生

古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同,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志不免会与他人意愿产生矛盾。这时候,如果我们心思细腻,能够敏锐察觉到别人内心的想法,有同理心,会为他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煩,就会给人留下善良、大度、好相处的印象,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主持人何炅,他是娱乐圈里“会做人、会说话、高情商”的典型。而他认为自己的“左右逢源”是一种“讨好”,不过“这种讨好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他说“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因为这不是把“让别人开心”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在让自己开心的前提下去照顾别人的情绪。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竭力满足,一味地忍让讨好,无原则地妥协,就有可能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没有边界意识,不会拒绝。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不清楚自己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不会拒绝。比如,因为害怕父母不开心而难以拒绝父母对自己生活过多的干预。

② 没有主见,“没关系”常挂嘴边。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在揣测别人想要听什么,所以没有主见,对独立做选择感到极其困难,“没关系”“你喜欢就好”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③ 害怕麻烦别人,不会求助。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怕“麻烦”别人,迫不得已需要他人帮助时还会有内疚感。

④ 一味迎合,失去自我。

由于希望和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讨好型人格”的人会小心翼翼地迎合他人,忽略自己的情绪和声音,久而久之失去自我。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坦承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自己总想避免展露真实情绪,尤其是在面对比自己年长或阶层高于自己的人时,更害怕让他们不高兴;过于迎合别人的期待,哪怕不赞同别人的意见,也会说“你说得太对了,你再多说几段”。

明明心里感觉非常不舒服,为什么还要忍着不表达出来呢?蒋方舟说,这是因为“我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对一些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而言,被人喜欢是最重要的,甚至胜过做真实的自己。

23岁的大学生小墨说:“因为父母十分严厉,我从小到大没有和别人当面吵过架,从来不敢拒绝别人,也从来不敢主动要求什么,一直以低姿态、畏惧的心理面对外界,希望在父母面前是一个乖巧的形象,否则我可能失去他们对我的爱。”

虽说遇事多忍让才能与人和睦相处,赢得更多的朋友,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不但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将毫无原则的忍让妥协误解为“善良”,一再委屈自己,也是有害而无益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习惯性地用讨好型思维去处理社会关系,会大大降低幸福感。因为与表现出来的“好人”形象不同,“讨好者”内心其实充满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无法解决,会让人感到很累、很委屈、很压抑,甚至愤怒。

为了摆脱“讨好型人格”,蒋方舟独自去东京生活了一年。在那里,她不再介意别人的眼光,纯粹为自己而活,也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如果你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其实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你吸引来的人,未必真正地欣赏你。真正欣赏你的人,想看到的是你自信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讨喜的样子。”

猜你喜欢
蒋方舟主见人格
主见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蒋方舟:逆风成长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做个有主见 有个性的人
漫画之页
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