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娇
内容摘要:以“孝慈悌友”为核心的传统家风结合当代时代意义解释其新的伦理内涵。从家风的定义及传统内容出发研究当代家风建设的新挑战,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家风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研究、阐述以“孝慈悌友”为核心的家风其当下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孝慈悌友” 家风 伦理 时代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一种表现形式,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意蕴,同时具有着时代性的特殊属性,体现着不同时代对于家庭文化、家庭教育的不同需求。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而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孝慈悌友”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家风建设也产生了新的含义,四个字之间简单、直接的为在家庭生活中各个成员相互之间的行为规范提供了尺度与标准,展现出了一派和谐、美丽的家庭生活之景。同时,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家庭,优秀的当代家风也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所提到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优越的家庭环境的沃土。
一.“孝慈悌友”的伦理含义
对于就家庭、宗族的重视是中国文化亘古不变的传统,因此,家庭与宗族之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在人们心中处于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备受人们的重视,古代中国上至皇族,下至白丁皆是如此。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之一,指导、规范和评价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孝慈悌友”就是中国传统主流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其中孝慈是处理家庭和宗族之内上、下辈分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友悌则是调节同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一)孝
中国传统的家族、等级观念使得“孝”成为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基石,据《孔子家语·弟子行》记载,孔子认为:“孝,德之始也”。古时的“孝”就具有宗教祭祀和宗族伦理的双重含义,置于当代的“孝”所具有的伦理内涵:第一,敬仰父母,其中包括物质上的赡养以及精神上的敬重、关爱。孔子认为,真正的孝需要物质与精神共同的关怀。第二,以礼侍奉,委婉劝谏。在早期儒家的孝,并不要求绝对的服从。而是在父母有错时提倡正当的“争”,即批评,但是要保持尊敬的态度,《论语·里仁》中就提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第三,遵循父母之志,《论语·学而》记载,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二)慈
“慈”出现的时期很早,并且早期其内涵并不确定,有时指对待父母,有时又指对待一般众人,最先明确“慈”是长辈对子女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是《论语》和《管子》。其伦理内涵包括以下两点:其一,是指亲切养育,“亲爱利子谓之慈。”。自然亲情,血浓于水,父母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养大成人,这种慈爱亲情正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纽带。其二,则是教育引导,旧时便有孟母三迁的佳话,只为孩子能够得到好的环境。“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并不仅指对于书本知识、生存知识的教授,待人之道、接物之方也同时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教育与影响。
(三)悌
“梯”,有时也会用“弟”字,在贾谊的《新书·道术》中有提到了:“弟敬爱兄谓之悌也。”,其伦理内涵是指弟弟要恪守自己的地位及身份,对于兄长保持敬爱和顺从。在古代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之下,“悌”非常有效的维护了宗法等级制度的实施,但是从《中国传统道德》书中所述却进一步将“悌”的内涵拓展到了血缘关系之外,使之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友
“友”则有两种伦理内涵:其一指如《尔雅》所记,与“悌”相对应的,“善兄弟为友”。做到团结幼弟,友善互助,达到兄友弟恭的和谐关系。其二则是将“兄弟”的意义扩展到所有的志趣相投之人的身上。“天子而友匹夫”,“以文会友”皆是指出交友时应以平等的精神,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同时以文化、精神上交流为媒介相互结交。
二.对于当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为和谐、美丽的社会提供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揭示了家风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人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孝慈悌友”在家庭中以家庭伦理道德的形式要求家庭成员对血亲做到尊老爱亲、兄友弟恭,同时对待旁人也要做到恭敬谦和,是对每一位处于不同位置的家庭成员都提出了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形成双向、互动性的家庭关系模式。将其投射到社会之中,每一个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遵循有礼懂节的行为规范将有助于形成和谐美丽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人民普遍遵循认可的和谐、美丽的社会风气。
(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载体
以“孝慈悌友”为核心的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家庭成员价值观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基石。在当代,它为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载体。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将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以便使人們能够在实践中感知并理解它。“孝慈悌友”正是从抽象具化到了亲子、兄弟、朋友的具体伦理准则之上,达到了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土壤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求。深入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让中国文化展现出永恒的魅力和风格。当以“孝慈悌友”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菁华和道德精髓,赋予了当代平等、自由的时代意义之后,为每一个家庭形成和谐、优秀的家风提供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为每一个出生在当下,肩负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从家庭开始就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片厚土。在这片厚土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为当代家风建设提供着丰富的精神养分。“孝慈悌友”的实质在于和谐,且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成长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明灯。
三.对于当代发展的消极阻碍
(一)父权制观念仍有影响
父权制是封建社会宗族的产物,对于个人的自由发展有着强大束缚。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父权制已经崩溃,但其残余思想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与现代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是不相容的。例如在子女的爱好、就业、婚姻自由等方面,父母干预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因此,建设当代的的新家风仍然需要与传统父权思想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男尊女卑”观念尚未消除
在中國传统家风中,“夫为妻纲”使得女性处于不平等的从属地位。随着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旧观念仍或多或少的束缚着女性发展。同时,家庭关系的不平等使家风不能再一个和睦的氛围中建设,也成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平等与和谐的现代家风的障碍。
四.结语
因此,综上所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广至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在践行“孝慈悌友”为核心的家风时,我们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国民族复兴的促进,但是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特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一步提升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
[4]王成.传统孝慈思想及其当代嬗变[J].东岳论丛,2002-09
[5]吴灿新.当前我国家风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岭南学刊,2017,(03)
[6]余立国.事诸兄,如事兄[J].学习月刊,2016,(08)
[7]单玉华、陶然欣.传统道德在家风建设中的双重作用.理论与当代,2015,(01)
[8]康雁冰.论家风的实质及发展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
[9]施亚波.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06)
[10]王常柱.孝慈精神及其现代内涵[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
[11]王彤.儒家的“悌德”理念及其现代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2-20
[12]卢朝阳.传统家风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7-09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