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梅 张国
内容摘要:话语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话轮转换又是话语分析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讨论与话轮转换相关的几个概念:话轮、话轮转换规则、转换关联位置、相邻语对、反馈项目等,探讨了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上师生会话过程中放弃、索取和保持话轮的谈话技巧,并最终提出了高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话轮 话轮转换 谈话技巧
一.引言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课堂,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中,老师在发出提问或者布置一个任务后,仅收到个别学生的回应甚至整个课堂鸦雀无声,这与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话轮转换规则及技巧的了解。会话作为言语行为最为自然的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说话者角色的转换。虽然会话看似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活动,话轮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子的重复,但这项活动一直遵循着某些特定的规则。本文试图结合话轮转换的相关概念及规则,分析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时的会话策略,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二.话轮转换机制
(一)话轮(turn)
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刘虹,1992)。根据会话分析方法的创始人Harvey Sacks的说法,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也就是在说话‘流的方向上的一个转变,这是日常对话(与对话独白相反)最鲜明的特征。换句话说,一个会话参与者A,交谈,停止;另一个会话参与者B,开始,交谈,停止,所以我们得到A-B-A-B-A-B的会话分布。话轮有长有短,可以是由单词、短语、从句、句子等不同的单位构成。
例1: Bob: Great. And how are you today? T1
Eun-mi: Fine, thanks. T2 (Richards, 2005)
例2: Tony: Hi, Nishi. Nice to meet you. T1
Nishi: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oo. T2 (Richards, 2005)
例3: A: Did you like the movie? T1
B: It was all right. T2 (Richards, 1990)
例1中的话轮2为单词,例2中的话轮2为单词与短语的组合,例3中话轮2为一个句子。
(二)话轮转换的规则(rules of turn-taking)
无论基于哪种语言的会话都不是随意的过程,而是一个遵循一定机制的活动。话轮转换规则认为:话轮与话轮间的转换经常出现在会话的“转换关联位置上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这个“转换关联位置”是指一个话轮可以识别的终止位置,也就是一个话轮单位 (turn unit)中受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 (Fasold, 2000)。对此Psathas (1995)又進一步解释说:“当一个话轮即将结束时,便产生了一个相应的过渡区域,而话轮的转换也正是在这个区域内发生。”以下规则是适应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1)如果说话者选定下一个说话者,说话者必须终止谈话,新入选的说话者必须接下去谈话。话轮替换出现在下一个说话者被选出后的第一个过渡关联位置。如:
例4:T: C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all of us, Xiaoming?
上述例句中,小明被选为下一个说话者,而话轮转换就出现在当前说话者说出小明的名字之后。
(2)如果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第一个自选者成为下一个说话者。
例5: T: The next one, which answer did you choose, A, B, C or D?
S1: I have chosen A.
S2: B.
例5中,当老师发出提问后,并未指定谁来作答,但是学生1与学生2相继作答,学生1为第一个自选者,所以他将会继续讲话,接下来可能会说明他选择答案A的原因。
(3)如果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说话者可以(但并非是必须) 继续谈下去。
例6: T: 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 the text? T1
Ss: Yeah. T2
T: So, now, lets se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o can share your idea with all of us? T3
Ss:…( silence)
T: OK. I will give you some clues. You can summarize the article from three aspects: when, where, who. T4
S1: The idea has popped in my mind… T5
如果规则(a)和(b)未被履行,规则(c) 发生作用,那么接下来的各个话轮的转换位置上,规则(a)、(b)、(c)可以循环使用,直至话轮发生转换为止。
例6是一段英语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在话轮3结束后,其说话者未选定新的说话者,会话的其他参与者也未自选,因此为了使课堂顺利且高效的进行,话轮3的说话者继续发言,直至有学生接过话语权。当然,在话轮3结束后,如若会话的其他参与者没有接过话语权,当前谈话者除了可以继续讲话直至有其他人可以自选为讲话者外,也可以指定新的讲话者,或者选择结束话轮。
三.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上话轮转换的谈话技巧
为了使会话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会话双方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合作,说话人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弃话轮,听话人也要在恰当的时机争取说话的权利,从而听话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再者,说话人若不想放弃话轮,需要怎样继续保持自己说话的机会呢?无论放弃话轮、索取话轮还是保持话轮,对于会话参与者而言,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对于高校英语课堂上师生会话的话轮转换尤为重要,因为话轮转换是否得当关系到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
(一)说话人主动放弃话轮
在新课改背景下,好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的课堂。因此,高校英语课堂上,老师要了解一些主动放弃话轮的技巧。以下是最常见的三种老师主动放弃话语权,使课堂成为真正学生主宰的课堂的技巧。
1.直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
日常会话中,可使用姓名、称谓等呼语(vocatives)选定下一位说话人,从而放弃自己的话轮,这一放弃话轮的技巧在课堂上十分常见。比如,老师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对某个同学进行提问,最后大家再一起讨论这一知识点或答案。
2.使用表示请求他人重复话语的套语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老师发出提问,同学对于这个问题作出回答之后,由于同学的答案比较模糊,老师可以要求同学再重述一下自己的回答,从而放弃自己的话轮,或者在老师讲述完某个任务的要求后,如果学生没有听明白,也可以请求老师再描述一下,这也是放弃自己话轮的一种技巧。这类套语可以用“pardon”, “excuse me”, “sorry”等来表达。
例8:T:Yes, they want to be all things to be perfect, yes, we just need a little bit…make it even clearer, yes, can you try to explain all things what
I mean? Please! S1? T1
S1:He wanted to do other things… T2
T:They can do what? Sorry? T3
S1:He wants other person to know that he can do everything perfectly. T4
T:Eh…well, I think it's close to it. T5
(Liu, 2012)
例8中,话轮1的说话人通过点名的方式选择下一位说话人,话轮3中,说话人通过使用“sorry?”这一套语来放弃自己当前的话语权。
3.通过相邻语对形式向学生提问
高校英语课堂上,为了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一般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补全提问——回答相邻语对双部结构的第二部分,以此来放弃话轮。
例9: T: From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writers mother do? T1
S2: A doctor. T2
T: What does his sister do? T3
S2: m…ehm… T4
T: So, there is a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y mother is a doctor who works in the same hospital as my sister…” can you guess? T5
S2: Oh, I got it. She is also a doctor. T6
例9中,话轮1的说话人通过提问,放弃话语权,从而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话轮3中,老师也是通过提问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但学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话轮5中,老师给予了某些提示后,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找到答案。
(二)听话人自发索取话轮
高质量的课堂,不仅需要老师主动放弃话轮,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而且需要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中去。但是,学生并非随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争取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权,因此,要索取话语权也是需要技巧的。以下是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索取话语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种技巧。
1.完成语义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语速要适中,所以在说话到一半的时候,学生可以补全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以此达到索取话轮的目的。
例10: T: …Although his parents had chos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ajor for him, the writer didnt want to become a lawyer, so he… T1
S3: went to a vocational college. T2
T: Yes. And after three years, he was fully qualified as an electrician and came home with… T3
S3: A leaving certificate from the college, an electrician qualification and a contract with a local firm. T4
T: Well done! T5
上述例子中,話轮2是对话轮1语义的补充,话轮4是对话轮3的语义的完成,这样,学生通过补充语义,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2.异口同声索取话轮
课堂中,在讨论某个话题或者进行某项任务时,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整个班级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几乎一致,那么他们可以一起回答这个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例11:T: …firstly I will let you enjoy the pi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world. (showing the picture) What's the university? T1
Ss:It's Oxford. T2
T:Right, the Oxford University located in the UK. And this one? T3
Ss:Harvard. T4 (Liu, 2012)
例11中,对于老师的两次提问,话轮2和话轮4中学生一起回答,从而争取到话语权。
3.使用肢体动作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正在讨论的某个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不同于老师或同学的想法,可以通过举手示意,礼貌地打断当前说话人的话语,从而得到表达自己观点的的机会。
(三)保持话轮
在课堂中,尤其是高校英语课堂上,很多情况下需要同学大胆发言,发表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因此,要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完整,就需要保持自己说话的权利不被其他会话的参与者“抢”去,以下是两种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保持话轮的技巧。
1.使用话语未结束标记语(utterance incompletion marker)
说话者要想继续保持自己说话的权利,其中一个技巧就是使用诸如first(ly), second(ly), third(ly),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and, so, but, if等一系列的标志词。
2.使用停顿补白(pause filler)或者重复(repetition)保持话轮
说话人(课堂中,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在说话过程中,往往由于仅仅几秒钟思考的过程,会被其他会话参与者接过话轮,所以说话人可以采用重复某个词或者m, ehm, uh 等非词汇性话语来填补这段空白。
四.话轮转换技巧对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课堂活动需要老师恰当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都要懂得一定的话轮转换技巧。师生交流更加流畅,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整堂课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一)观察学生反应,提供适量线索,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有些课堂中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抛出问题后,如果发现大多数同学毫无头绪,一脸茫然,老师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话轮,提供恰当的线索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找到思路之后,可以索取话轮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降低讲课速度,留下空白语义,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过去灌输式的教课方式,已经不能够为学生能力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所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减慢讲课语速,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维补全整句话的语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老师充分备课,学生提前预习,提升课堂效率
高效的课堂需要时间的合理分配,所以老师要充分备课,学生要课前预习,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短暂的沉默或空白而浪费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英语会话虽然看似随意,其实遵循一定的规律。在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上,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了解与话轮相关的概念,掌握放弃、索取与保持话的技巧。老师不仅要掌握话轮转换的技巧,使课堂能够高效地进行,而且要鼓励学生学习一定的谈话技巧,从而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或交际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相互配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Fasold, 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Psathas, G. Conversation Analys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3]Richards, J .C. Person to Pers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Richards, J .C.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 Cambridge: CUP, 1990.
[5]劉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6]刘宇慧.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话语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 2012.
[7]杨连瑞.话轮转换机制与英语会话能力[M].山东外语教学,2002(2).
[8]张廷国.话轮及话轮转换的技巧[J].外语教学,2003(4).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