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粮仓的现状

2018-11-29 02:32张田
北京纪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米仓粮仓

张田

前篇文章里我们说了老北京城粮仓的历史,那么如今的大都市北京,还存有哪些粮仓呢?这些被保留下来的粮仓历经百年沧桑现状又如何呢?

先说说禄米仓吧,禄米仓我很熟悉,小时候我家和学校就在附近。我虽然早知道禄米仓胡同是因为粮仓而著名,但从不知道就在这条胡同内还“藏”着几座古老的粮仓。直到前不久,我才从书中得知原禄米仓内的粮仓就位于胡同东口处的部队大院内。部队大院是当时我们小孩儿对禄米仓71、73号军队干休所的称呼,小时候我经常去大院里找同学,但对这几座粮仓一点都没有印象。也是一次在书中偶然翻到禄米仓的图片时,我才依稀记起在大院内高楼的后面有一排灰色的平房,这些平房确实与众不同,它的墙砖又厚又大而且房脊还特别长。经过查找相关文献,我了解到仓廒所用的砖全是墙砖,这些砖不仅防湿隔热而且还有一定的军事意义。依清制:每座仓廒为5间,但也有个别的是4间或6间。每间面阔1丈4尺(约4.6米),进深5丈3尺(约17.6米)。

禄米仓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是明清两朝贮存京官俸米的粮仓。说起俸米,我还有个小插曲要讲给大家。在我小时候,我姥姥总是和我说起一种她小时候常吃的颜色紫红的米,这种米叫“老米”,是她当旗兵的姥爷拿回家的俸米,老米不仅味道特殊而且这还是一种身份的显示,因为老米只有旗人才能拿到,每每听到姥姥说到这种我从没见过的传奇食物时,都很羡慕。直到我长大了,我才知道所谓的“老米”就是我们所说的发霉米,新米入仓后由于储存的时间过长,大米由白变黄后变紫,这种过期的老米多是分发给下等旗兵作为俸米,但不知道为什么库底子“老米”做出来的饭特别好吃,一些富人还专门找这种米来吃。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米早就绝迹了。

禄米仓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时仓廒最多,曾增至57廒。后国力衰弱,到光绪末年时减为43廒。传说仓内原有明代仓场监督题名碑,碑上记载了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为仓场监督的事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城内所有粮仓中的粮食拍卖,粮仓改为它用。1911年后禄米仓改为陆军被服厂。日本侵华时候此处又被日本第一高等女校占用。现军队干休所院内仅存2 廒,每廒5间,面阔23米,进深17米左右,高约7米,原仓的大门已不存在。

北新仓,位于今平安大街北新仓胡同甲16号,是明、清时期重要的京仓之一。北新仓建于明朝中期,其南为南新仓,故得此名。海运仓与其相邻,北门为北新仓,南门为海运仓,从东西向来看,呈“日”字形。清初时有仓廒49座,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增至85廒,直到清末两仓仍在一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粮仓建筑遭到破坏,其作为明、清两代官仓贮粮的历史宣告结束。北新仓,原有仓大门3间,一明两暗,面阔11.7米,进深6米,为大式悬山筒瓦调大脊,内为五架梁,明间为棋盘心大门,有门簪4个。其仓廒为大城墙砖砌成,大式悬山合瓦顶,五花山墙。每廒5间,前出轩,面阔23.6米,进深17米。民国时期,北新仓改为陆军被服厂,现存仓廒7座,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北新仓西面的海运仓在庚子年(1900年)后改为仓场公署,1913年改建为朝阳大学,1928年改称朝阳学院,今已全部拆除,东直门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其旧址。

南新仓,位于今东四十条22号。又称东门仓,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了,其旧址为元代的太仓。元太仓是专供皇室使用的仓廒,内储米豆、酒材、米曲、药物等。明代北京设军卫,卫仓就是专门储存军粮的,这些卫仓统一纳入各官仓内管理,当时南新仓管辖8个卫仓。据《明会典》记载,万历年间南新仓有仓廒180座、898间。明代的仓廒间数与元代仓廒间数不太相同,上文说过元代每座仓廒为10间,而明代是每座初为3间,后改为5间。南新仓每廒面阔约23.8米,进深为17.6米,高约7.5米。前后出檐,廒门上还有匾额,标明是某卫某号(现南新仓廒匾已不存在)。为了防止粮食发霉,粮仓的廒底采用了城砖砌墁,并在廒门、廒墙开有气孔,以泄地气,为了防湿在地面上又鋪一层木板。为了保护仓廒中的空气流通,还在廒顶开有气楼。清初,南新仓有廒30座,至乾隆时已增至76廒。据文献记载,南新仓的主要建筑除了廒房外,还有龙门、官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室、科房、大堂、更房、仓神庙等。民国时,该仓改为军火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新仓成为北京市百货公司仓库,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生活日用品市场的开放,定产定销的时代宣告结束,北京市百货公司的经济状况举步维艰。2004年百货公司改制组建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开始着手对南新仓地区的改造,经过两年的建设,2006年南新仓以皇家粮仓及文化休闲一条街的新身份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占地2.6万平方米的南新仓休闲小广场建于高楼大厦之间,9座留存的古仓廒穿插其中。广场前的米斗喷泉标志着南新仓曾作为皇家粮仓的辉煌历史,绿草茵茵的草地之中立有水利专家郭守敬的塑像,以此纪念郭守敬为漕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古朴的粮仓群与时尚的大厦在夕阳中交相辉映。2007年5月,在南新仓中上演了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这一刻古老的艺术与古老的建筑在这里完美的融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袅袅余音萦绕在厚重的青砖灰墙之间,曼妙多姿的舞蹈,缱绻旖旎的爱情故事令人心驰神往。除了昆曲,这里还展出过书法、绘画、茶艺、古琴、摄影等艺术作品。南新仓的成功转型,也让不少古建找到了新出路,南新仓不仅是研究漕运粮仓的重要文物,同时也是传播其他艺术形式的新介质,南新仓为老建筑活化再利用指出了新思路。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米仓粮仓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重庆NORHOR家居艺术馆:百年米仓的重生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青山碧水米仓沟
粮仓
树懒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