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钩 图/那 么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养猫,也养狗,不过农村人不会拿猫狗当宠物——那时候也没有“养宠物”的观念,养猫是为了捕鼠,养狗是为了守夜。今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将猫狗当宠物养了。其实,养宠物的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史,猫、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猫、狗被远古人选中饲养,是因为猫有捕鼠的技能,狗有守夜、狩猎的技能——远古人不可能有闲工夫养一只宠物来与自己争夺有限的口粮。
今天的欧洲人将宠物狗当成家庭成员看待,但在中世纪,欧洲人养狗同样是出于功利性的需要。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大阿尔伯特警告人们:“如果想让狗看好门,就不能给它喂人吃的食物或者经常爱抚它,否则狗在看门的时候,总有一半的心思在向主人讨好吃的上。”宋代的文化人认为猫能保护几案上的书籍,中世纪的欧洲人也认为猫可以保护教堂的圣餐。
宠物猫与宠物狗的出现,是比较晚的事了,而且首先出现在有闲有钱的阶级。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饲养宠物才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开来,并慢慢扩展至平民阶层。客观来说,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走向现代化了。
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宠物猫在宋代人的生活中相当常见。宋代人将家猫分为两大类:捕鼠之猫、不捕之猫。猫不捕鼠还能受到主人的喜爱,当然是主人将猫当成宠物来养了。
宋代最名贵的宠物猫当数“狮猫”。相传大奸臣秦桧的孙女就养了一只狮猫,对它十分宠爱。有一天,这只狮猫被弄丢了,秦桧竟然出动临安府的官兵协助寻找,一下子找到百余只狮猫。这件事虽然说的是秦家权势熏天、以权谋私,但也说明了在宋代的临安城,养宠物猫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一种名贵的宠物猫是传说中的“乾红猫”。由于它太名贵了,以致有不法分子将普通的家猫染色,冒充乾红猫搞销售欺诈。
据宋代小说记载,有一个叫陈朴的小官,他的母亲高氏十分喜欢猫。高氏养了一只体形特别大的猫,并且常常把它带在身边,只要猫咪“喵喵”地叫,她就取出鱼肉和米饭喂它。
宋代文献里还有一则小故事,讲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两只猫。有一天,老鼠爬进家里的米缸偷米,卡在里面出不来了。这户人家抓来一只猫,投进米缸里,老鼠被吓得上蹿下跳,过了好久才跳出来。
我们从这两则故事里可以看出,宋代人养猫却不要求它们会捕鼠,甚至还用自己吃的饭菜喂猫,这难道不是把它们单纯作为宠物来养的吗?
李迪《蜻蜓花狸图》
南宋就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睡猫》,形象地刻画了爱猫人把宠物猫当成儿子一样疼爱的情形。今天有不少都市白领将猫当成“儿子”来养,其实这种事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表现出宋代人对猫非同寻常的喜爱之情——给家中的猫起名字。大诗人陆游晚年以猫为伴,他养的每一只猫似乎都有名字,什么“粉鼻”“雪儿”之类,他还写了好几首诗“赠猫”。给猫起名字,大概就是将猫视为家庭成员了吧。
宋代人养猫,要用“聘”: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邻居,哪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你想养一只,就要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一袋盐,要不就是一尾用柳条穿着的鱼。这一“聘猫”的习俗,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个“聘”字,体现出宋代人把猫当作一名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只宠物的特殊情感。
说完了猫,咱们再来说说狗。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们的宠物,描绘唐代贵妇生活的周所画的《簪花仕女图》便画了两只宠物狗。这种小型观赏犬叫作“拂菻(fú lǐn)狗”,
又称“猧(wō)儿”,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到了宋代,民间养狗就变得极为常见了,饲养宠物狗的习惯,此时已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了富有的平民家庭。
据《宋史》记载,有一个叫陈昉的人,养了一百多只狗,这恐怕不单纯是出于实用目的,而应该是主人对狗有特别的感情。宋代还有一个叫员琦的人,养了一只特别可爱的狗,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银蹄。有一天,这只狗丢了,主人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显然员家已经将银蹄当成宠物来饲养了。
宋代的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如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从鱼猫犬马到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有的宋代文献专门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宠物小商品与宠物服务,其中包括“猫窝、猫鱼、卖猫、改猫犬”。“猫窝、猫鱼、卖猫”的含义好理解,“改猫犬”很可能是给宠物猫、宠物狗进行美容。
宋代城市的宠物市场上,有猫粮、狗粮出售,连宠物房、宠物美容都有了,人们还给自己饲养的猫、狗起了名字,这跟今天我们养宠物又有什么不同呢?宋代人的生活,确实透出一种亲切的现代气息。
从传世的宋代画作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一些宋代宠物狗的可爱形象,如日本大和文华馆收藏的《萱草戏狗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秋庭乳犬图》、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秋葵犬蝶图》,画的都是漂亮、可爱的小型长毛观赏犬。如果你喜欢“汪星人”,不妨试着认一认画面中宠物狗的品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