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第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以文化人”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美育最主要的载体和最有效的途径,对培养高职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高职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重设计语言的运用而轻文化表达,重设计的形式感而轻内容及精神内核的阐释,重技术技巧的教育而轻对人们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培养、价值观的构建。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缺失,导致培养出来的设计类人才大多停留在“匠”的层面,而不能够达到“师”的高度,无法承担起变革社会生活方式、丰富社会生活内容、美化社会生活环境、引领社会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面对高职设计教育的失衡状态,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的教育者,应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去寻找方法,以期超越当前高职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困境。
经过近十年的艰苦探索与改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用文化精神的力量去提升教育的品质,着力于培养和谐、幸福的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形成“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的育人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三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培养和谐、幸福的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这一中心任务。“法自然”是核心,指出教育改革所遵循的原则,即教育自身的规律;“尊传统”强调从精神文化层面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博学识”则从物质技术层面构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艺术设计学院在“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的文化育人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工作室项目教学、谈石斋文化长廊、社团三大育人平台,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专业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架构、实践教学、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中,全方位地营造美育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内化与转化过程中深刻地感知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自觉传播与传承优秀艺术,激发出文化创新创意的动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宽基础、重文化、备技能、有创意”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文化修养、审美情操的耳濡目染,强调专业技能的过硬品质,激发文化传承的创新创意,鼓励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项目课程类、实践考察课程类、艺术欣赏课程类、艺术与美学理论课程类、人文素质课程类构成了层次丰富、结构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类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此课程在3个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内开设。致力营造工学一体的工作室式教学,教师或企业导师将实际课题带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收集传统文化元素,汲取文化精髓,从文化创意的角度构思设计,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文化传承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使学生体验从创意到设计到制作的全套流程。艺术与美学理论课程类、人文素质课程类是该院学生的通识课,如美学原理、艺术修养、艺术设计概论、文化传播学等课程。此类课程也为项目课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广阔视野,为艺术创作提供新鲜的血液和充足的养分。艺术欣赏课程类有电影赏析、视听语言等,致力营造一个赏析、评论、交流的学习平台,教学生如何发现美、感悟美、品味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实践考察课程类有写生采风、市场调研等,致力打造游学的方式,布置课题,带领学生深入自然,走进文化发源地去亲身体验。“自然课堂”与“室内课堂”内外呼应,使学生热爱自然,在自然中领悟设计之道,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璀璨,甘做文化传承创新的传播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立专业工作室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文化内容引入专业教学领域,完善项目课程的教学标准与考核体系、建构产学研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培养具有艺术审美及创意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为艺术与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使艺术与设计作品彰显文化内涵,生机勃勃。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个专业方向的项目课程中,使教学成果焕发出新的生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专注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化创意再现,产品设计专业更加注重本土的、民族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更加关注民风民俗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武职艺术设计学院开办了“谈石斋”学术文化讲座,讲座分为两大部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讲堂和提升学生专业视野的艺术大师讲座,每周为学生开展一次,一次时长2 h,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讲座的学习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打造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文化学堂。名人名师是学术的标杆,是业内的翘首,名人名师走进院校,为学生面对面传道、解惑,他们的儒雅举止和学术高度传递给学生满满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大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广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潜能、塑造健康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人格成长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融的村落。在社团活动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为学生成长打造良好氛围,成为广大同学培养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潜能、塑造健康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社团文化也将作为艺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目前武职艺术设计学院已成立荆武门社团、书画社团、品雅堂社团、剪纸社团、古典摄影社团、户外社团、陶艺社团等七大社团等,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一个社团,每个社团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教学和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来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其实这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以文化人,传统文化的基因逐渐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道德修养得到明显提升,学生表现出彬彬有礼的精神面貌、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具有优秀的品德修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文化创新意识的和谐、幸福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土壤,在现实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其时代精神,更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专业学习体系,切实增强艺术教育的目标导向、价值取向,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更具有精神支撑力和知识启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