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须清楚,论据宜充实
——201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升格示例

2018-11-29 22:39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王淦生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纽带论据中华文化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王淦生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题目简析】

作文导语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对“纽带”一词的定义做出了准确明晰的诠释:“起联系作用的人或者事物”。明确这一点,就知道这篇作文的议论的对象是某种“人”或某类“事物”。导语的第二句话“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则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纽带”的作用——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导语的第三句话“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属于任务要求性导语。第一个要求是“当今时代”,要求考生密切关注现实;第二个要求是从“全球、文化、历史、社会、校园”等角度,给考生提供了写作的方向。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写作,但写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需要”一词上。总之,这篇作文要求考生以“说”为表达方式,以“纽带”的作用为论述内容,以“当今时代”为选材范围——作文要求十分清晰,方向明显。学生审题立意难度不大,注意点是观点、联系现实的角度以及论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考场原作】

说纽带

北京一考生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借余秋雨的名言导入论题——文化在“牵系个人、历史、未来”中的作用。入题快,开口小,很不错。)

显而易见的是,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先秦诸子选读》序言中说道: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文章既然以“文化”为论题,就必须对文化做一个诠释,毕竟“文化”是一个外延甚广的概念,笼而统之地议论会显得过于空泛,欠缺深度。)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这段论述了中华文化的“内聚力”,但在选择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太过偏向于古代,偏向于“名言警句”,而多少忽略了题目要求中的“当今时代”四个字,事实论据也显不足。)

我自信地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这一段论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作者的选材稍稍弥补了上文在“当今时代”和事实论据方面的不足。)

个人、历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地、紧紧地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结尾呼应开头,再度强调了文化的纽带作用,言简意赅,主旨突出。)

【总体印象】

文章以“文化”为论题,论述了“文化”作为一种“纽带”在联系个人、历史、未来和世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但文章在三个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是未能对文章的论述对象“文化”做一个阐释,有立论宽泛之嫌;二是论据较为单调,大量使用了“名言警句”,而对事实性论据使用偏少;三是对作文题干中的“当今时代”扣得不紧,文章现实感较差。

【升格设想】

针对文章不足之处,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对“文化”做一个诠释或例释,明确文章议题的具体内涵;二是充实论据的内容,适当添补事实性论据;三是在论证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现实,关注文化在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的纽带作用,使文章更贴近现实,适应要求。

【升格之作】

嘻铺哈子 一位农场主向人夸耀他的庄园很大很大。他说:“如果我开车绕我的庄园一圈,那得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一位听众同情地说:“是啊,我也有过那么一辆破车。”

说纽带

北京一考生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所谓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和发展的总和。如语言、道德、民俗、禁忌等等。它像粘合剂,将一个个个体粘合成一个群体;它像纽带,将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维系在一起;它像尺子,规范着群体当中的每个个体的言行使之形成巨大的合力……(添加上这一段之后,让读者对“文化”的概念和作用有了一个明晰的了解,并且使“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之间有了一个自然的过渡。)

显而易见的是,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先秦诸子选读》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种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文化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信义,让我们能坚守对别人许下的承诺;文化是尊老爱幼、彬彬有礼,让我们在任何人面前不失礼仪之邦的国民的风度……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即便在异国他乡相逢也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对这段内容做了适当的补充,使“文化”的内涵更加丰满,作用体现更加明显,读来更有气势。)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我们都会赞岳飞的精忠报国,斥秦桧的卖国求荣;我们都会褒林黛玉的纯真痴情,贬薛宝钗的费尽心机;我们都会扬白嘉轩的勤劳正直,抑鹿子霖的虚伪自私……这完全是中华文化的纽带将每个炎黄子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系在了一起。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每一位华夏子民能够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这一段借古今华夏儿女对忠与奸、诚与伪、正与邪等概念的界定和褒贬的统一性,证明了同一种文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三观”的影响,说明了文化“纽带”的作用巨大。)

我自信地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人类的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走向世界各地……璀璨的中华文化,将会让更多人、更多民族、更多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段内容稍做充实,更凸显出新时期文化的纽带作用——不仅对中华民族,对全球文化发展、世界民族团结都起到了巨大的纽带作用。)

个人、历史、未来、中国、世界,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地、紧紧地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

【升格感受】

升格后的作文,对于文章的议题中心(文化)的内涵做了简要的例释,并就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心理和道德标准)的“纽带”作用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内容充实,事理结合,由古到今,由中国到世界,逐层深入,尽情展示了中华文化对本民族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对外民族的巨大影响力。论述中,紧扣论题,层层推进,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嘻铺哈子 考试中,我同学拿出骰子,摇出十道选择题答案。快结束时他突然又拿出来摇。监考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你在干什么?”我同学答:“我在验算。”

猜你喜欢
纽带论据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心”纽带 连扬台——记在扬台青段雪玲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