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
(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青海 果洛 814000)
伴随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突出,有关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问题,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毕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球保持水土平衡的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青海省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占地面积较大,地表资源较为复杂。因此,以青海省的森林资源作为关键进行探讨,极具代表意义。
我国青海省属于青藏高原地域,江河较多、湖泊较密,同时是我国重要河流(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之地。全省地域面积突破7212万km2。早在远古时期,青海省的森林资源是较为丰富的,可是伴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亚热带气温向温带逐渐转变,以及人类的开采过渡[1]。到了现代,青海省的森林覆盖面积不断锐减,植被的种类变得相对减少。目前,全省的林地面积保存有338万hm2,全省的森林覆盖面积保持在3%左右。全省的活立木储蓄面积在3728万m2,年均增长面积保持在80万m2左右。
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林种类较为单一,大部分为寒温性针叶林,同时保有少量的温性针叶林和温性阔叶林。在针叶林内,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树种占比67%,总体储藏量达86%。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貌多为高原,因此平均海拔在2000~4400 m之间。对于树木来说,已经到了成活海拔极限。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树木的生长进度相对迟缓,再加之人为破坏严重,森林覆盖面积减小。
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林的覆盖率数值大约保持在3.12%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分布在西北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对于那些在东经95°以东的高山地区,绿植的覆盖均匀度有限。特别是许多绿植会被荒漠、农田等所环绕,抗风沙能力较低。
由于西北地区的植被成活率较低,因此中龄树木和高龄树木的占比较大,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幼龄树木较少,而且只是集中种植于西北地区的东南部[2]。而且森林的结构有待继续完善,灌木林和无林的面积比较大,乔木占比较低,多为零星分布。
长久以来,森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地区还保留着粗狂性的开发理念,用森林资源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当地的环境恶化。对于这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和部门来说,尤其需要培养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加强对人们群众森林观念的培养,加强宣传和强化工作,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从理念上杜绝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根据我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紧密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不断的拓宽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覆盖面积,持续强化我国西北地区的绿地覆盖面积[3]。切实将保护森林资源纳入到日常政府部门的政务当中,不断推动管护林的承包责任机制,对于乱砍滥伐等违法破坏行为予以严格的打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西北地区涉及三江起源,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涉及当地环境的问题,而是影响全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因此,将对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日常工作当中,将会有效地杜绝为追求短时的经济效益而牺牲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
经过多年的推广,我国西北地区的森林工业企业,已经从砍伐森林资源向营造生态林的业务转变。虽然短期之内的经济效益增长较为缓慢,但是由于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该行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获益前景。
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面积有限、植被较为脆弱。因此,对于森林资源应该以开发和保护为主,坚持贯彻生态建设和文明建设的方针。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加大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追求。毕竟,森林资源的锐减,带来的不仅仅是林区环境,还会影响到当地财政和居民收入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变化。
举例来说,在我国的河湟谷地,便可加大对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开发和保护,加强对林业分类经营的管理,不断提升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同时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我国西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中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因此在政策倾斜的有利环境下,更应该把握时代机遇,加速资金的引进和利用速度[4]。比如,积极争取国内外相关企业的资助,加强国际间、跨省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援建项目的推广,不断推动贫困县的改革发展,毕竟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会加大资金的引进速度和规模,从而缩短我国西北地区在林业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困境,助力我国西北地区林业早日的跨越式发展。
森林是生态环境、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资源。对森林资源进行格外的关注,不仅仅是当代人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还是利于千秋万代和后世子孙的长久性事业。因此,在日常管理当中,除却政府发挥相关的职能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林业居住地居民而言,需要增强个人的森林保护观念,通过不断的加强科学化管理力度,提升林地的生产力,促进林地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