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越,李新慧
(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美丽乡村’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2]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贯彻“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邢台市采取一系列行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包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道路的修建以及路灯的安装,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完善,敬老院的建立,农村学校的增加等。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邢台部分地区养殖业比较发达,但由于条件有限,许多情况下整个村庄都充满了腐臭味。随着邢台市各个乡镇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水被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生活垃圾和农田粪便造成的河流污染日益严重[3]。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近几年邢台的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刚性支出较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较少,导致邢台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受限。政府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出现了“边修建、边损害”、“边治理、边污染”等现象,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盲目的垦伐土地,甚至滥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环境,给建设美丽乡村带来了很大难题,制约了邢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4]邢台美丽乡村建设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容易出现盲目乱建的情况。有效的科学规划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许多乡镇反映出规划不在建设之前,规划人员由于缺乏调研并不能完全了解当地的情况,导致考虑问题不充分,部分参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者为了应对走过场,从而使得规划在推行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或是过于片面的情况。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只是生态建设,其涉及的项目有很多,因而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指导和监督美丽乡村的建设。目前,农民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识不强,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变得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到外面打工谋生。留下儿童和老人对美丽乡村建设帮助不大,提供不了建设所需的劳动力,进而影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发展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随之更加缓慢,也就导致了愈发没有人愿意下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困难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建设能不能很好地进行,关键就在与他们会不会全力配合、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不强,更多地将自身定位为‘第二责任主体’,中央政府是农民认知中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责任主体,”[5]他们认为政府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要对民意有所了解,并且要尊重民意,时刻牢记农民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有一些地方的领导,过于注重建设的进度,反而忽略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农民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不到好处,甚至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便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影响其成效。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6]各个政府部门应在实地调查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成立一个美丽乡村指导小组,监督管理建设过程各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要加强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履行职责,明确责任,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序发展。完善区域生产,生活和服务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完善区域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厕所改造,绿化等各项工程的建设顺序和要求。最后还要重视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各个平台的发展建设。
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势必要建立企业,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危害到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妥善处理废物,而不是污染环境。 而且,企业生产废物并非全部无用,企业之间可以互用废物来节省资源。最重要的是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关注生态,珍惜资源,尽可能地节约和重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有关部门还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支持能够实现循环发展和资源再利用的企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务必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农民的力量。相关部门要尊重农民建议,采纳其中合理、科学的意见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尽最大努力动员农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农民的加入了,“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水平。”[7]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政府、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新型农民,需要双管齐下、多种渠道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