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钟凯 食品安全博士马冠生 中国疾控中心副所长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些事物从无到有,家庭无线网络的普及、限塑令的颁布、装饰材料的更新……方便之余也衍生了新的恐慌。到底哪些担心是必要的?又该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
微博上的一则消息曾引发过热议:5名丹麦女中学生将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无线网络)发射器和无WiFi发射器的房间里培育,12天后发现,普通房间里的种子正常生长,而在有WiFi房间里的种子却变成了褐色,有的甚至死亡。这不免让人担忧:WiFi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吗?
对此,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电磁噪声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分会教授高攸刚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WiFi其实是一个小的局域网,它具有一个发射机——无线路由器,会对周围产生电磁辐射。常见的无线路由器工作功率多在30~500毫瓦间,比普通手机的功率小(约125毫瓦~2瓦)。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手机辐射会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来说,打20分钟的电话,人体吸收的辐射比使用一年无线路由器还多。由此可见,WiFi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首先,人体接收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危害越小。业内人士曾于2012年测试发现,在WiFi天线旁1厘米处测得其功率密度为9.1微瓦/平方厘米,小于我国规定的40微瓦/平方厘米。
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则要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1米或更远的距离。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光洁的瓷砖是应用最广的建材之一,多数家庭装修都会用到。近年来,对于“瓷砖有辐射”“瓷砖会致癌”的说法从未停歇。并且,每当有此类检测不合格的结果公布,这种说法就又被传播开来。
瓷砖可分为抛光砖和釉面砖。抛光砖由于其生产的原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因素,其危害比釉面砖大。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增白、增亮的效果,厂家往往会添加适量的硅酸锆。事实上,在马桶、浴缸、洗手盆等几乎所有洁具的生产过程中,都会加入这种物质。虽然它本身没有放射性,但在提炼过程中会夹杂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钾、钠、镭这三种。而一些企业为生产超白瓷砖会过量添加硅酸锆,导致放射性核素也随之超标,这就是让人担忧的根源。
幸好硅酸锆很贵,很多小型生产企业都舍不得用,过量使用的现象并不常见。而大型企业对硅酸锆使用量的控制十分严格,很少有过量添加的问题。因此,瓷砖只要是检测合格的,就可以放心使用。
瓷砖产品都会做放射性等级检测,瓷砖产品的放射性等级分A、B、C三类,A类为最好,放射性水平最低,这种瓷砖外包装上会标明“放射性水平A”。抛光砖必须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3C),而釉面砖目前没有强调必须做“CCC”认证。其他的认证像环保标志、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免检标志也很重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瓷砖企业的规模实力。
人类本身就处在天然放射性环境中,只要辐射剂量不超过个人剂量限值,放射性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通俗的说法,B类瓷砖放射对人体的影响还不及手机通话一分钟所产生的辐射。在正常的家居环境下待一年所吸收的辐射量,远远小于做一次X光检查,所以完全不必担心。
选购时,拿一块样品砖仔细观察它的各方面。在瓷砖背面滴上墨水看其扩散快慢以判断吸水率,吸水性强的瓷砖不好,易膨胀开裂、出异味。此外,瓷砖的光泽度和做工精细程度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
清洁瓷砖时不要使用强酸性清洗剂,否则会造成瓷砖加速老化和表面粉化,同时也就增大了人体吸入瓷砖粉末的几率,危害人体健康。但是瓷砖的放射性不会因为清洁剂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而加大。在所有瓷砖中,抛光砖中的超白砖辐射更强,彩釉砖表面放射性元素氡的析出率比普通砖要高。
由于放射性物质无色无味,若没有专门的仪器测量,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本无法直接辨别哪些瓷砖辐射会超标,所以在装修时尽量不要将室内全部用瓷砖装饰。如果要选砖,最好选择哑光砖;如果使用了抛光砖,平时家中尽量开小灯,要尽量避免灯光直射或通过反射影响到眼睛。
自从“限塑令”颁布,逛超市时大家几乎人手一个布质的购物袋。购物袋反复使用非常方便,但很少有人清洗,不用时很多人会塞在包里或随手扔在车里。而美国化学委员会赞助的一项有关反复使用的购物袋的研究,足以让你重新审视你家购物袋的安全性。该
研究首先针对居民使用购物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是不是也存在这些情况?
●调查中近一半的购物袋每星期使用一次以上,大多数的购物袋放在家里或车后备箱里。
●70%的家庭中,购物袋只用来装食物,剩余30%中有的用来装零食,有的用来装书。
●约有3/4的人不会把蔬菜和生肉分开放在不同的购物袋中。
●只有3%的人定期清洗购物袋,绝大多数人从不清洗购物袋。
接下来,在对购物袋中细菌的生长和交叉污染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在每个反复使用的购物袋上都检测到了细菌。
●有一半的购物袋污染了大肠杆菌等。
生鲜食物上最常见的三种菌群是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和大肠杆菌,它们都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环保袋上找到了大量的全部三种菌群。这些病原体可能是因为生鲜食品的包装破损而扩散到环保袋中的,有些则因为生鲜食品包装环节中的疏失而存在于包装表面。
如果你用某个环保袋装过生肉,不久又用它装零嘴、熟食、衣服、玩具……那么,交叉污染几乎无可避免。研究负责人建议,至少每周应给自己的环保袋消一次毒。不过也别把消毒想得那么复杂,手洗或机洗就能除去99.9%以上的细菌。在平时的使用中,还要特别注意将生熟食分开放。